九月京城溢书香。9月1日~7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主题为“美丽中国梦·精彩图书节”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本届读书节旨在从拉动图书消费、凝聚产业共识、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全民阅读四个维度,打造京城阅读风景线,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局副局长王野霏等出席开幕式。
主题书展、名人签售、特价售书大力拉动图书消费。本届图书节上,17大展区各具特色,主旋律精品展和抗战主题展倡导精品阅读,引领阅读方向;百余家出版社展出图书15万种,精品图书琳琅满目;王蒙、阎崇年、王立群、于丹、曹文轩等数十位名家悉数登场,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大家;门头沟永定河文化广场、北京图书大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分会场精彩活动不断,图书优惠给力。
记者从图书节主办方了解到,本届图书节卖得最好的是儿童读物、教辅读物、养生和书画类图书。为了促进图书销售,给作者和读者营造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主办方特地设立了图书签售区,《梅韵玖传梅葆玖》、《爱,永纯》、《你是这样的人》、《海棠花前——绽放的记忆》等图书签售现场火爆,销售极佳,尤其是梅葆玖先生亲临现场的《梅韵玖传梅葆玖》签售,甚至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北京发行集团积极参加图书节,下属的中国书店、北京市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亚运村图书大厦、花市新华书店、新街口新华书店在中华世纪坛主会场设置14个展位,汇集中外精品图书。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作为图书节分会场,共同推出了“超级书城百社万种图书大联展”活动,优惠展销万种优秀图书,并在期间推出30余场展销、促销、讲座、签售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主题展的销售区,北发集团精心挑选了《甲午思殇》、《红色影像》、《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等500多种抗战精品图书,销售喜人,《国殇》、《第一野战军》等图书每天都有人专程来买。俄罗斯国际人文合作署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副代表褚瓦耶夫手里抱着《中国抗战画史》等书对记者说,“我要把这几本书放在我们中心的展馆中展出,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这段历史。”
签协议、办论坛、抓热点共谋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新闻出版广电局在本届图书节上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协同创新战略框架协议》,契合当下产业融合发展大势,开启了三地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鼓舞了相关产业人士的信心。
图书节期间,三大高峰论坛接连举办,分别聚焦中国出版“走出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数据时代等热门话题,吸引众多业内外人士目光。其中,“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峰会”以“跨界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就大数据对内容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对传统产业的价值重塑等话题展开讨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野霏、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总裁周怀忠,以及来自出版传媒业、互联网业、学界的相关代表参会。会上,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倡议发起的“北京新闻出版产业大数据应用联盟”宣布成立。
绿色印刷和3D打印作为印刷产业的热点在本届图书节上有相当体现。在北京市绿色印刷工程展区,众多读者前来了解绿色印刷,并纷纷到“绿色印刷图书专卖”的柜台购书。在同一展区,北京大恒数码印刷有限公司推介的按需印刷业务收获不错人气,上海域达三维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则带来了世界唯一一款以纸张为原材料的3D打印设备,现场体验让读者大呼过瘾。
邀多国、牵手国际出版商共促中外文化交流。本届图书节有德国、意大利、法国等10个国家参展。它们带来风情各异的读书活动、文化活动,中外文化在此交流融合。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图书节开展了法国外交关系讲座、法国文学翻译讲座、法国少儿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类似的活动还有“波兰大使馆文学沙龙”等。第三次参加图书节的意大利使馆向读者推介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及其《洋葱头历险记》等经典作品;摩洛哥则通过图书、图片、海报、扉页等形式展示民族音乐、传统厨艺及文化古城非斯。
在特别设立的版权展区,《布鲁精灵》极受关注。《布鲁精灵》是BBC继《天线宝宝》之后出品的全球第一部虚拟3D卡通形象与真人实景同步结合的学前启蒙动画片,目前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播出。该作品目前已与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签署多领域的版权合作协议。北京市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企鹅、哈珀柯林斯等数十家国际著名出版社,以优惠价格展销儿童、文学等原版进口图书、音像制品,让热爱阅读原版图书的读者大呼不可错过。
新书首发、大咖对谈、多样文化展营造全民阅读好氛围。文化活动是本届读书节的重头戏,六场名家大讲堂、数十场作家签售以及200余项文化活动,令读者应接不暇。其中,9月1日举行的“文学大时代:五代作家的跨时代对话暨王蒙最新长篇小说《闷与狂》首发仪式”,王蒙与刘震云、麦家、盛可以、张悦然就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学的当下处境和突破口、纯文学写作的标准和意义等进行深入探讨,还对当下的文化热点各抒己见。《闷与狂》是80高龄的王蒙继2004年《青狐》发表后,10年来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同一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王辉耀博士和苗绿博士所著的《大国智库》一书也举行新书发布研讨会,受到多方关注。
9月2日,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携其50年著述成果《阎崇年集》及《努尔哈赤全传》开讲“名家大讲堂”第一课,倡导“书香北京从我做起”。随后,王立群讲述“成语中的古代礼仪”、于丹畅聊“读书阅世养心明德”、曹文轩传递“阅读的魅力”、康震分享“古典的味道”,均有众多读者参与其中。
组委会与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书店打造的“古籍善本特展”在图书节上首次推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30件古籍善本隆重亮相。其中,元刊方明甫校正本《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及国内唯一一部用清宫廷黄锦装帧的《敬胜斋法帖》等10余部古籍,都是中国书店从海外回购的流失文物,平时难得一见。9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小剧场内上演了“经典成剧名著赏析”。越剧《红楼梦》首次登上图书节舞台,300多名读者通过戏剧形式深度阅读红楼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