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奇特而有意义的大书。《东北抗日联军图志》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以其特殊的角度、专业的程度、图片的广度、内涵的深度、解读的高度,呈现了视觉的冲击力,展示了思想的震撼力,还原了历史的感召力。掩卷沉思,为之一震。
这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沉思录。该书重述历史,建构了一部东北地区烽烟四起的抗战图,一部浓缩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史。珍贵独特的图片,翔实丰富的史料,以史求真的版本,无不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望与反思。
历史的苦难惨绝人寰,战争的记忆刻骨铭心。一张张即将消逝的碎片被断断续续地拼接起来,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被一点一滴地挖掘出来,一个个平凡英雄也被一笔一画地勾绘出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每一个照片背后的故事,无不触动读者神经,引发读者共鸣。
历史是最好的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如今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铭记历史,以史鉴今,不是要沉溺于苦难和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永驻、让正义长存。仅就这一点,《图志》就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这是一部视野开阔的抗联斗争史。东北抗日联军发动的游击战争可谓是中华民族抗日史诗中最为重要、最为惨烈、最为令人动容的一个篇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雨腥风,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魏拯民、宋铁夫、陈翰章等共产党人,创建和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最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高举起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常年奔波于白山黑水之间,征战于日伪横行之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浴血奋战。
《图志》让读者身在如今,心却和那些璀璨的将星相逢。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抗联将士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3000余次。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多么危险的处境中,他们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必胜信心。抗联将士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伟大时刻。
今天,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荡气回肠的抗联精神却仍为后人所难忘、所感动、所激励。
这是一部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图。《图志》采用述、记、志、传、表、录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揭露了侵华日军的凶残暴行........疯狂“讨伐”抗日武装,残酷杀害爱国志士,肆意屠杀无辜群众,制造了一起起血腥惨案,留下了一处处堆满白骨的“万人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
一个头戴钢盔的日本鬼子,右手持军刀,左手拎着一颗他刚刚砍下人头耳朵的照片,让我刻骨铭心。这杀人魔鬼竟然笑得那样开心、舒畅,他的皮靴下面是残缺的尸体和血海……这是怎样的苦难,这是怎样的罪孽。七三一细菌战部队、五一六化学战部队,最为触目惊心。日本侵略者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进行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并实施骇人听闻的细菌战。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这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交响诗。历史与岁月的磨砺,因而凝聚出一种动人的力量。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他们“经历了我们伟大民族黎明前黑暗的痛苦,却牺牲在迎接了祖国壮丽的日出”征途上。
“功名只从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理想信念是抗联队伍长期孤悬敌后、孤军奋战的精神支柱。这一点在赵一曼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敌人只能摧残她的肉体,却无法摧垮她的精神。日伪特务气急败坏地说:“共产党员的骨头怎么这样硬?”赵一曼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出生入死的命运轨迹,苦难辉煌的人生历程,大智大勇的战争功勋,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高原。抗联将士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不朽丰碑。
红色,不能淡化的颜色。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阅读《图志》一书,可以改变每个读者的人生轨迹。我们不仅能深深懂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能体会到信仰的力量,赢得更加美好的当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