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小强
生于1989年,长于河南小山村,被誉为“中国打工旅行第一人”。已出版作品有《间隔年在新西兰》《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逆向人生》,获“2018蜂尚标·旅行家”、“2017年十大旅游图书”等荣誉。
每个人都曾有过改变世界的梦,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个梦只能慢慢埋藏在心底。行者小强始终是一个执着的寻梦人,他用旅行这种方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着力点。
北京出版社日前出版的《逆向人生》是行者小强的第3本书,从学生到环球旅行者,从旅行创业者到修行人,从作者到自媒体人,30岁的他经历了多次的角色转变。比如,他做过许多看起来并不循规蹈矩的事:背包中国16省,赴美带薪实习,赴新西兰、澳大利亚打工旅行,终南山修行,众筹2家青年旅社和1家青年空间……最后回国创业,致力于中国环球旅行公益基金。
新书出版前夕,“行者小强行走十年暨《逆向人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穷游网总部举办。本报记者见到了小强,旁听了他的全程演讲及听众问答。热情、自信、执着,有坚定的目标,这是小强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茫,小强却始终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也有很强的执行力,将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他的经历,就像是一本给年轻人的青春励志书:从哑巴英语到勇敢赴美带薪实习,赴新西兰打工旅行;从迷茫彷徨到找到人生方向,创建小强环球工作室;从一无所有到众筹青年旅社和青年空间成功。他自嘲自己是从被留校察看的学渣到写作给学霸看的作家,又从桀骜不驯的行者跑去终南山修行,从学生、旅行者、创业者、修行者,再到作家,他尝试了人生中的不同角色,在感受成长的同时,也在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小强已经行走10年,他较早地把“间隔年”(打工旅行)的概念带给中国的年轻人,并以身践行和扩散。比如,他的3次间隔年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并对他有着转折性的意义。第一次间隔年是2012年在美国带薪实习,学生时的他只为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被房子捆绑的旅居。2014年,在辞去桂林国旅英语导游的工作后,他开启了第二次间隔年,去新西兰做了一年的打工旅行。他学会了开车,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万元,但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思考活着的意义,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帮助他人,实现环球旅行的梦。经历了2年的创业尝试,2018年他重新上路,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开始了自己的第3次间隔年。他曾在大堡礁附近的一个孤岛遇险,这次间隔年更像是一场自我的救赎。
行走10年,小强收获了很多,不仅是重新认知了自己,更让他拥有了“多样性的生活,多元化的世界观”。小强说,他过去10年里没有在国内工作过,没有朝九晚五地上班,作为一个小地方来的青年,他一直在逆向生长,并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谓“逆向人生”。这也是他主编的新书书名的寓意。书中的15名主人公放弃了国内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纷纷选择在澳大利亚进行为期1年的打工旅行,他们中有记者、应届毕业生、程序员、策展师……,自2015年起已有2万个中国青年奔赴澳大利亚打工旅行,所以这本书说的,不是15个打工旅行者的故事,而是2万个人的间隔年的故事。他们将青春重置,只为青春不留遗憾;他们逆风生长,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作为《逆向人生》的策划人,行者小强谈及自己行走多年的收获,那便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还从活在自己的世界,到走进他人的世界。如果说前2本书是他在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故事;第3本书,则是聆听他们的演绎,见证他们的人生。
对于旅行,小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旅行是人生中最好的一种投资。比如他的一路旅途,既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又在困境中提升生存的技能。如赴美实习让他学会了英语,回国考取了英语导游证;骑行西藏,净化了他的心灵,让他开始寻找信仰这件事;在新西兰打工旅行让他挣到了钱,有了回国创业的资本;深居终南山,让他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旅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但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强希望能把“没有钱,如何玩转世界”的途径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在《逆向人生》出版发行后,他正在努力筹拍《世界中心呼唤我》的澳大利亚打工旅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