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019BIBF专刊·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Family Education Experts on Issues of Child Development
~~~Family Education Experts on Issues of Child Development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教专家如何支招孩子成长问题?
Family Education Experts on Issues of Child Development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魏 东

  难点1

  哪几招让孩子避免结交品行不良朋友?

  儿童到一定时期渴望交友,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但是他们的是非分辨力不高,如果结交到一些品行不良的朋友,自身难免受到不良影响。这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在不挫伤他们交友积极性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与那些人的往来。

  专家问诊

  曹刘霞(儿童心理咨询师、资深教育工作者)针对孩子的交友,家长们常常存在一个比较拧巴的想法:怕他没有朋友,又怕他交到品行不良的朋友。结果家长就用自己的条条框框,去帮他选择朋友,甚至横加干涉。

  但是,越被禁止的事情越让人感到新奇,想要去尝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所以家长越强调坏的事情,孩子越觉得有趣,值得冒险;家长越是指明一些人品质上的缺陷,孩子越觉得其身上有吸引人之处。特别是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父母只简单发布禁令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其实,家长们在此问题上不用过于紧张,把握好一个大原则即可:在孩子的安全不受威胁且没出现道德上的过失时,就给予孩子交友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朋友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朋友,这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他才会愿意敞开心扉,跟家长沟通自己交友上的快乐和困惑。

  不过度干涉 交友的过程,也是孩子培养社交能力的过程。孩子只有通过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同伴交往,才能学习理解差异,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他能更好地从别人身上看清自己。这些社交能力,并不是只和某一类孩子交往就能掌握的。缺乏社交经验和技巧的孩子,长大以后进入新环境会出现适应性困难,在人际交往中容易退缩,难与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

  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 虽然有时候家长过分紧张,但是生活中的确有品行不良的孩子存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与他们相处久了,确实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如果孩子真的沾染了坏习惯,如逃课、打架、说脏话、不尊重师长等,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并把所有的错误推到他的这位朋友身上,而是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交流。

  增强孩子判断力 这个技能终身受用。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还能陪在身边,帮他们区分“好朋友”和“坏朋友”。但是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善恶好坏总归要他自己来区分。家长应该帮孩子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以及告诉他真正的朋友什么样。当孩子心中有了这把“尺子”,他就能体验和判断一个朋友是好还是不好,当他真的判断出与对方并不存在真正的友谊,他自己就会选择放弃,根本无需家长出面。

  图书“药方”

  《儿童积极心理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张家长不要人为地给孩子搭建“象牙塔”,去帮他粉饰一些东西。希望让家长做到:第一,通过营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帮孩子树立心理安全感,让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会保护和支持他;第二,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给他发言权,并鼓励他针对一些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用讲故事的方式增长孩子世面,让他从小就有一个全面、开阔的眼界,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更加独立、勇敢和自信。

  相关书推荐

  《我的秘密阁楼》让孩子学会交友的绘本/适合3~6岁/[南非]海文·欧瑞 [日]喜多村惠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

  《儿童交友与逆商培养绘本·我们吵架了》教孩子珍惜友谊的绘本/适合7~10岁/[西]阿道夫·塞拉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我有好朋友(交友分册)》(彩绘注音版)引导孩子交友/适合小学低年级/禹田著/同心出版社出版

  难点2

  父亲如何向孩子传递正确财富观?

  到了一定年龄段,孩子对金钱的作用渐渐有了直观认识,然而多数时候这种认识并不正确。那么,对于家长尤其是父亲而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金钱观就成了不可回避的责任。

  专家问诊

  方刚(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性教育专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一直和他探讨各种价值观,自然也会涉及财富观。早在他上幼儿园时,我们就曾有过相关讨论。我的观点是:金钱是用来让人自由的,而非用来剥夺人的自由的。

  在我看来,金钱是工具,而非目的。如果我们将金钱作为目的,我们的人生就为它服务,这不值得。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它,因为没有它,我们可能不够自由,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无法追求我们的理想。

  如何进行二者之间的权衡?这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体会和尝试。

  遇到需要做出决断的重要事情时,必须全面考虑。如当金钱和理想冲突时,你会选择哪一个?不是必须选择理想,而是可以具体分析:如果暂时放弃理想,并且不影响今后再回归到理想,这时追求金钱则有助于未来更好的发展,而且会让自己很开心,那么就去追求金钱;如果坚守理想,放弃金钱,能让自己达到更高境界,更能令自己身心愉悦,那么就让自己翱翔在冲向理想的云端。我与孩子分享了这种价值观,显然深深地影响了他。

  以前我家的经济并不宽裕,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时。比如买儿子喜欢的书,我们便不能尽兴。我们会在书店里看好选定,然后回到家,在当当网等购书线上平台上反复比较,选择报价最低的商家下单。这个过程虽然有些麻烦,但是我们还是很快乐。有一年,孩子的姑姑送给他一张500元的购书卡,我们便到书店挑了一手推车的书,幸福无比。

  我们一家都很节俭,这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比如去超市购物,我们会把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放到一起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购买。这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他到美国读大学后,我家的经济条件已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他还一直保持着我们当年一起去超市购物“货比三家”的习惯,在美国的超市里也会反复比较商品价格。

  去年,我要送给朋友的孩子一件玩具,忽然想到儿子小时候没有玩过这么高档的东西,便发短信给他:“我也给你买一套吧,补偿一下。”他回信说:“我小时候,你们给我的陪伴已让我足够开心,没有那些玩具我并不觉得缺失。”

  幸福不一定通过物质来获得,这是真的。

  图书“药方”

  国内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常常缺席,只有母亲在陪伴孩子成长。《好爸爸养育好孩子——全参与型父亲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强调了父亲参与家教的重要性: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

  国际上有研究显示:“养家型父亲”与“全参与型父亲”相比,后者的孩子更快乐、健康,学业和人生更优秀。而且,亲子关系也更好。

  即使父亲没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父亲亲自参与家教本身就构成一种优势: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爱,母亲的压力会减轻,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更多的爱。一家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这样家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未来的伴侣关系中,如果是男生,会更加尊重女性;如果是女生,也会选择尊重女性的男性。这对社会而言是一个良性促进。

  相关书推荐

  《财富号历险记》儿童财商教育/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张帆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跟老婆一起带孩子》家教指导/适合初为人父者/[英]罗布·肯普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家教理念/适合家长/宁十一著/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难点3

  异常安静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

  有人讲:“不怕孩子又跳又蹦,就怕孩子不说不动。”孩子异常安静,很多家长反倒不知所措了。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专家问诊

  谭宝屏(心理咨询师)首先,“不怕孩子又跳又蹦,就怕孩子不说不动”这个说法,并不严谨、科学。因为它无法判断,到底是“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还是仅仅是家长看孩子的行为表现不顺眼?

  其次,家长要明白,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有问题的行为,并不一定真是问题。

  比如:孩子说谎。成年人往往会认为这是“道德有问题”。但是,从孩子的社会发展角度理解,当一个孩子学会通过“说谎”来保护自己时,就意味着,他已经学会审时度势。他其实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可能会受到惩罚。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孩子说谎其实是他的社会功能得到发展的表现。

  接下来,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家长在怀疑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前,应先问问“异常安静的孩子”可能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如果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就是安静型,家长不必太介意。因为气质类型往往会伴随终生,没有“好坏”之分,不必非要去“改变”孩子不可,只需要顺其自然。如果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更多应对问题的方法,什么气质类型都不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

  如果孩子的“安静”是近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的,那么家长可以回忆一下,近期孩子的生活中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耐心地询问孩子,他的生活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找到了相应的“诱发事件”,那么对症下药地去解决也就不难了。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发展阶段问题,那就顺其自然,并且尽量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包容、能够促使孩子畅吐心声的环境。家长不要期望孩子因此就变得“畅所欲言”,而是要孩子明白一个信念:“家,是一个可以包容接纳真实的他的地方。他只需要做自己就好了。” 

  当然,如果家长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好朋友、孩子信任的人、专业咨询师去了解孩子的“异常安静”背后究竟是隐藏着什么样的事情,再判断是否是问题,如何去帮助孩子。

  最后,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家长可以提前跟咨询师沟通,在经过与孩子协商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见过咨询师之后,尊重孩子的意见,决定是否让咨询师继续介入。

  图书“药方”

  《孩子的心事你要懂》(台海出版社)通过具体的事例,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理念,帮助大众养成心理学的基本思路和视角去理解孩子和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只有更多人拥有“心理学头脑”,孩子的身心健康才会受到重视和更为科学的帮助。

  相关书推荐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困境/适合家长/[加]戈登·诺伊费尔德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7~8岁叛逆期,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对特定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适合家长/岳贤伦 著/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解决孩子的压力和苦恼/适合家长/[美]斯坦利·格林斯潘著/华夏出版社出版

  难点4

  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从哪入手?

  现在国内不少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差,越来越没礼貌。这种令人担心的状况需要改变。这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好的做法和经验。

  专家问诊

  李茜(“德国育儿研究”公众号的创立者,德国早教专家)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差,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一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而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么做可以理解,德国人也是这么教育孩子。不过,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并明确告诉孩子与陌生人接触的界限在哪里。

  举个例子,在德国,走在大街上的陌生人之间打招呼非常正常,有的大人看到可爱的小孩子会友善地微笑挥手问好。这样的打招呼完全不用禁止,更不要把每个陌生人都想象成坏人。但是要告诉孩子:跟陌生人聊天不要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如果陌生人提出要孩子跟他一起上车、一起去某个地方或者一起去找爸爸妈妈等过分要求时,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

  家长要教给孩子的不应该是“不跟陌生人说话”这么一句简单的结论,而应该教给孩子判断能力,让孩子学会判断在什么情况下与陌生人接触是危险的。而要获得这种判断能力,就必须允许孩子有跟陌生人接触的机会。在大人的陪同下接触不同的陌生人,有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孩子才会慢慢习得独立判断的能力——其实它也是一种社交能力。

  二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吃亏,怕孩子被欺负。抱着这样的心态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看起来没有礼貌,不懂得为别人着想。

  德国人在教育孩子时非常注重同理心的培养,也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为别人着想,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德国人与人交往时,也有很强的界限感,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国内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掌握好这个度,教育孩子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去尽量照顾别人的感受;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去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有了这样的界限感,孩子既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又能被别人接受。

  三是中国孩子与同龄人自由玩耍的时间和机会太少,大人为孩子创造的社交机会不够多,导致孩子没有机会在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而德国孩子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与同龄人自由玩耍的时间。德国人认为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在与朋友自由玩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人互动的时间越多,社交能力就会越强。

  中国孩子虽然每天在幼儿园也与同龄人接触,但多数时间是在老师全程看管下玩耍,自由互动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解决冲突、协调协商、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难以得到充分锻炼。

  其实儿童的社交行为在有大人和没有大人的情况下是不同的。有大人在,孩子就倾向于找大人帮忙解决问题;而没有大人在场,孩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寻求合作,解决冲突的能力反而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自由玩耍是非常重要的。

  图书“药方”

  德国父母的心态非常平和,极少如中国父母一样焦虑。很多德国父母不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是孩子的出路,职业教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此对孩子学业和升学的态度更宽松。

  《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现代出版社)的作者依托在德国的育儿经验及对德国教育的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分享了德国家教理念,对中国的父母有颇多助益之处。

  如果中国父母能融合其他国家的优秀家教理念,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态度再豁达一些,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益。

  相关书推荐

  《妈妈,他们欺负我: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培养孩子社交能力/适合家长/[美]迈克尔·汤普森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儿童社交心理学》帮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社交/适合家长/李群锋著/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世界妈妈TOP教养智慧系列 》各国家教优秀经验/适合家长/蔡宁、孙玉梅、赵丽荣、孙莉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中国馆情
   第03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04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05版:2019BIBF专刊优案推介
   第06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07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09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0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1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2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3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4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5版:2019BIBF专刊中国馆情·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评估推展
   第16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17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18版:2019BIBF专刊高端访谈
   第19版:2019BIBF专刊公益书单
   第20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21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22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23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24版:2019BIBF专刊精品精介
   第25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26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27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28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29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30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31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32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33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34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35版:2019BIBF专刊国际出版趋势报告
   第36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37版:数字出版专刊
   第38版:2019BIBF专刊·数字出版
   第39版:2019BIBF专刊·数字出版
   第40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41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42版:2019BIBF专刊·海外分支机构
   第43版:2019BIBF专刊·海外分支机构
   第44版:2019BIBF专刊·海外分支机构
   第45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46版:BK中国编客
   第47版:2019BIBF专刊·中国编客·自媒体专题
   第48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49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50版:2019BIBF专刊·中国编客·自媒体专题
   第51版:2019BIBF专刊·中国编客·案例解析
   第52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53版:2019BIBF专刊·文创版权·产品研发
   第54版:2019BIBF专刊·文创版权·产品研发
   第55版:2019BIBF专刊·分销新视野
   第56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57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58版:成长教育周报
   第59版:2019BIBF专刊·成长教育·书香校园
   第60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61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62版:2019BIBF专刊·成长教育·家庭教育
   第63版:2019BIBF专刊·成长教育·教育资源
   第64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65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66版:上海书展/现场报道
   第67版:上海书展/重磅发布
   第68版:2019BIBF专刊·广告
   第69版:2019BIBF专刊·六社联荐
   第70版:上海书展/现场报道
   第71版:南国书香节
   第72版:2019BIBF专刊·广告
数字时代家校共育云建设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家教专家如何支招孩子成长问题?
中国图书商报2019BIBF专刊·成长教育·家庭教育62家教专家如何支招孩子成长问题? 2019-08-20 2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