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杰
最近与多位朋友聊天,“内卷”是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我们“90后”这一代人,内卷几乎裹挟了人生中所有的重大事件:高考、考研、求职、结婚……在我们即将奔赴中年的道路上,面临的依然是可以预见的生命不息、内卷不止。
内卷现象其实不仅存在于我国社会,在整个东亚国家都广泛存在,尤其是中日韩地区更为突出。知乎上有一个热帖“中日韩三国的年轻人为什么都过得这么累”,在这个问题下面有大量关于此类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中年漂流:无法逃离的就业困境》是一部反映日本“就业冰河期一代”的书籍,书中通过大量的人物访谈呈现了日本社会中大批中年群体正在就业市场上经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日本“就业冰河期一代”,又被称为“迷惘一代”,用书中的话来讲,目前正处于35~54岁。他们毕业即遭遇就业寒冬,并且伴随着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甚至30年,就业环境始终未见明显好转。这类群体被称为非正式雇佣者或者中年自由职业者。而“自由职业”这个听起来光鲜亮丽的词语,很大程度上是工作不稳定、待遇很一般的代名词。
作者小林美希毕业于神户大学法学部,毕业之际即迎来了“就业冰河期”。作为劳动经济记者,因个人的相关工作经历和对整体就业环境的跟踪关注,她常年致力于研究“就业冰河期”,并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作者通过与相关当事人的持续对话,了解到他们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焦虑,从而撰写了《中年漂流:无法逃离的就业困境》这本书,希望能够引起整个社会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最终从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上切实改变他们的就业困境。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按照从现象到本质、从问题到对策的逻辑层次表达了作者对非正式雇佣群体的热诚态度与真切关注。
第一章以石田健司、藤田信也等人的非正式雇佣经历呈现了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现实状况,主要以男性群体现身说法,广视角、宽幅度地将他们逼仄的生活困境展示了出来。第二章则以大久保智美、水野博美等女性非正式雇佣群体为例,阐述了她们在职场上遭遇的生育难题。她们无一例外在生育孩子期间遇到了生育期骚扰甚至孕期解聘,只得选择默默忍受。第三章则是对前两章问题的回应,旨在探讨什么是良好的雇佣方式,如何为雇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
日本社会有个十分有名的现象/群体,叫作“平成废物”。他们信奉“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丧失了上进心和奋斗意志,成天躲进互联网和二次元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日本(年轻人)的现在就是中国(年轻人)的未来。无奈的是,这一说法正日益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揭示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潜隐危机。
观察我们当下的社会,纵览这几年的热词:佛系、社畜、打工人、内卷、躺平……从社会心理学来看,这些词汇无疑传递了当代青年人极为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而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年轻人对个人无法向上流动的情绪映射,是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自我调侃,从而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抵抗方式,试图消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和生活困境。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严峻现实是,在狂飙突进的现代社会,许多人由于跟不上时代的狂速,而被无奈地甩下了社会前进的轨道,沦为了“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从马云的“996福报论”,到拼多多的“拿命换钱论”;从社会堕入低欲望循环与佛系人生观,到内卷、社畜与打工人的身份焦虑,我国社会的负面情绪似乎愈加厚积,只能借由戏谑与调侃释放蓄积已久的压力。宏观层面的社会期许与微观层面的公司法则,都在压榨当代人的生存空间,从而对生命造成倾轧。这种不可预的后果与不可持续的状况,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整个社会的全面内卷已经异化为一场没有硝烟的全面内战的现状下,阅读《中年漂流》这本书,书中提出的社会问题未尝不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镜像和反面警示,其消极层面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积极启示。尤其是当下就业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年轻人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艰难困局。面对这个难题,我们需要从法律、政策、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施策发力,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社会平稳运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正如作者在终章中所言,“依靠舍弃人而达成的经济是脆弱的”,“为了不再重蹈覆辙,重新上演中年自由职业者的悲剧,我们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