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7 月30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2022 年第三期(总第 148期),在支部工作 APP 首播,随后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出版集团相关新媒体平台播发,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担任此次读书活动的主讲嘉宾。他以“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主题,深入解读如何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赵锡军教授结合生动案例,说明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报选取部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已连续举办14年。今年的读书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协办。(链接:前两期内容详见本报2022年5月24日2821期2版《“三新一高”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7月12日2833、2834期合刊2版《共同富裕的内涵、目标与政策举措》)
今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时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改革开放40多年来,资本同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各类资本的积极作用必须充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特殊作用。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聚集配制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土地是一个传统要素,劳动是重要要素,资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讨和发挥资本的作用,完全是一个新的命题。
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资本活动要依法进行。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从国际经验看,规范资本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市场经济和资本越发展,越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和监管,维护市场机制有效运转。正因为有了逐利这个特点,资本才能把所有要素串到一起,在逐利的过程中完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最终形成新的价值。
2022年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
近年来,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肆意操纵,牟取暴利的现象。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现在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尽管资本的作用主要在经济领域里,作为要素来发挥作用,但是它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已经扩散影响到其它方面,甚至在政治方面,所以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显示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重要程度,它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通过规范、引导、监管,使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研究制定资本运行规矩
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并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行速度加快、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
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待和处理资本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发挥其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同时,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注重激发包括非公有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活力,发挥其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作用,使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
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设立“红绿灯”,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要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要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清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要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发展、加强监管,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有利于稳预期、强信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升资本治理本领,促进我国资本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 小贴士
“资本无序扩张”特征与表现
·粗放、散乱、野蛮、分割、封闭、垄断
·负债增长迅速与不当杠杆增加
·资产规模增长迅速与资产质量下降并存
·资金脱实向虚现象
·资产收益与资金成本倒挂
·金融风险上升
·信用评级下降
·各类风险事件频发
·资金流动出现异常
·金融市场投机增加
● 小贴士
资本扩张与风险关系
市场基准约束条件:风险回报相匹配关系。在同样的稀缺性和期限约束下,投资回报和所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一个合理的对应关系,高预期回报对应承担高风险。
宏观边际约束条件:随着产能扩张/资产价格的上升,边际回报下降而边际风险上升,资本的扩张越来越脱离风险价格等价关系的约束。
第一边际条件:加杠杆支持生产经营的规模扩张。资本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所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投入带来的规模扩张收益等于该笔资本成本,是实体经济杠杆率极限。
第二边际条件:加杠杆支持资产价格上升。边际资本成本等于边际资产风险溢价:所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投入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等于该笔资产的风险溢价,是金融杠杆率极限。
资本作用每天都在发挥,我们面临着非常急迫的现实问题,怎样处理好、应对好资本运行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实际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点: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各类资本都不能横冲直撞。要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
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资本活动要依法进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要抓紧完善,已有法律法规的要严格执法监管。
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创造和探索中不断提高认识和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各类资本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我们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我们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我们对资本性质的理解逐步深化,对资本作用的认识更趋全面,对资本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入,对资本运行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理解资本的实质,要从认识资本与经济的关系开始。从微观层面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要开展经济活动就必然要用到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把各类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各种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这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也是经济价值的创造和增值过程。从宏观层面看,社会通过动员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形成资本,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同时促进就业增加和收入增长,最终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与增长。市场机制就是动员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最终形成资本的最直接工具,其作用的发挥,在微观上影响着市场主体的价值创造,在宏观上影响着经济增长。
资本具有纽带、同化等重要作用。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资本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必然参与做大“蛋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资本是连接劳动、土地、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要纽带,是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的重要标识。
资本这一要素可以同化其他的生产要素。其他要素可以被“资本化”,通过要素的“资本化”把各类要素纳入价值创造过程,从而为各种经济活动得以形成和创造经济价值建立条件。其“纽带”作用的发挥就是资本要素特殊性的体现。
资本的特殊性为其主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创造了条件,这种主导地位使其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中具备更大的优势。
资本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长期处于资本稀缺状态,资本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积极引进国外资本,逐步允许、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入众多行业和领域参与平等竞争,因此,各类资本在获得高额收益的同时推动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例子。银行业是一个具有法定监管资本要求的行业,通过引入境外投资和股份制改革,同时吸收海外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仅摆脱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技术性破产”的境地,而且发展了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全球十大市值银行中有5家是中国的银行。
我国制造业发展又是一个例子。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是资本密集且高投入的行业,我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并且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不断取得进步,也充分展现了中国资本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资本负面也有不少。负面一:会形成市场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先补贴后收益的方式重塑市场结构,快速形成垄断,从而重新分配市场收益。某个企业可以凭借大规模资本的支持在某一行业先以低价倾销或给予消费者补贴的方式击败原有的众多供给者并迅速占领整个市场,之后借助于垄断优势,不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收回之前所付出的倾销或补贴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价格歧视、捆绑销售等方式攫取更多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导致财富向少数垄断企业集中,其背后的资本最终将获得大部分垄断利润。
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借助于数字技术更容易实施这种操作。由于这种模式往往发生在已有的成熟市场中,因此该模式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也就是说,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对已有市场在结构上进行重构并把财富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并没有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面开疆拓土。
负面二:会产生投机与操纵市场。大规模的资本有能力在短期内改变某一行业原有的均衡价格,而投机资本一般不参与生产经营,主要是一种短期行为,资本在短期内拉升标的物价格吸引众多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然后自己在价格高位时悄然离场获取丰厚投机收益。
资本的投机行为不但没有增加社会总财富,反而使实体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品价格大幅波动,增加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相关资本效仿而挤压实体经济的生产性资本。
资本的投机行为及其催生的经济泡沫无形中会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负面三:会导致两极分化。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常表现出收入分化的趋势。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中考察了近两个世纪20多个欧美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现长期以来资本的收益率一直高于同时期经济增长率和劳动收入回报率,并认为这是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皮凯蒂认为,资本持有者只需将资本收入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消费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水平,而将大部分用于再投资,因此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持续扩大,并进一步造成资本的高度集中。
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资本推动的技术进步往往是一个替代和节约劳动的过程,并把替代和节约劳动作为一个基本不变的目标,这也是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