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杰(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媒体对于女性议题的宣传和女性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是资料显示各类媒体对女性议题的传播相当缺位。图书在女性议题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是被读者主动购买和阅读,从而对受众影响更为直接。本文选取当当网TOP100图书为例,分析其中女性图书的数量、主题、作者来源等,发现女性图书上榜数量增加,反映女性内在需求的图书持续增长,但是总体上情感类图书占比高,层次偏低,直到2021年有所改观。本文结合出版企业的商业及社会责任定位,提出在顺应读者需求基础上以提高出版物层次,引领女性议题图书阅读的出版对策。
媒体与女性议题
女性角色与女性议题是两个密切联系但又区别很大的问题。女性角色是指女性群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程度。女性议题是指政府、公民社会、研究机构等关心的女性在其自身发展和角色发挥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笼统地说,女性议题基本上可以用女性主义这个概念来统括。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性权利,实现男女平等。女性主义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所谓的“第二性”。女性的性别歧视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家庭等各个领域。一些最常被公民社会关注的女性议题包括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女性的就业歧视、女性的社会与政治参与、女性遭受的家庭暴力、妇女的生殖与健康权益保护等。
除了政府、研究部门和公民社会的努力外,媒体对于女性议题的宣传和女性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那么,多年来媒体对于女性议题尽到了其责任吗?显然没有。2005年,全球媒介监测分析——《谁制造了新闻》指出,76个国家被抽样调查,仅有10%的新闻关注妇女,只有4%的新闻重点放在了人权、家庭关系或妇女运动上。2021年,《中国妇女报》在《年度图书榜单女性图书观察》中指出:如今,出版的女性图书越来越多,但它们在榜单上的身影却并不多见,“2021十大刀锋好书”“2021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和“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等没有一本女性图书。不过,从读者立场看,图书的销售情况比出版情况更能代表其对读者的影响程度,而且销售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图书出版决策。以下以当当网TOP100为例,说明实际销售的中国女性议题图书出版情况。
中国女性议题图书出版情况
当当网购书者代表的是城市现代读者群,这是读者群中最有活力的部分。选择2004~2021年三个时间段的当当网TOP100,以其中女性图书作为分析对象。
2004~2008年,女性图书的销售特点如下:第一,女性畅销书在全部畅销书中的比例很低。第二,女性畅销书多为引进版,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本版图书多为跟风书。有一些女性作者的女性小说较为畅销,不过与本文主题无关。第三,每个年度的畅销图书中都有相当比例与上年度重叠,剔除重叠部分,期间在榜单出现过的女性图书仅有17种。第四,这些畅销书的主题多数集中于修身、婚恋、美容健康、职场励志,反映出的问题是公民社会所关注的女性议题在这里几无体现。仅有几种关于女性心理、美容、健身的书倒还可以与健康挂钩,其他书都是与女性的就业、修养、美容、健身、情感等需要相关,与严肃的社会问题无关。严肃的女性议题的书一直都存在,但读者对它们不感兴趣。人们更关心自己,而不是作为群体的女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众多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强化媒体对于女性议题的传播和参与时,媒体的受众,即听众、观众或读者对其接受和关注的程度如何,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影响妇女权益保护和发展的因素,有些是个体性的,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和制度性的。后者是女性主义关心的重点,但容易被普通女性忽视。缺乏女性自己作为主体的参与,解决的难度自然会更大。另外,这对出版商也是一个负面的信号,因为女性读者更喜欢日常“有用”的书,而不是严肃“无用”的书。
2014~2017年,女性图书销售形成了鲜明的新特点:第一,2014年和2015年是女性图书的爆发年,TOP100当中分别有9种和7种,而上一个时间段平均仅为5种。第二,这个时间段内,对比上一个时间段,女性图书中有关健康美容和励志的图书减少,但关于女性心灵成长图书大幅增加。第三,女性畅销读物中本土作者比例大增,引进版书下滑明显。第四,女性阅读的层次和水平相对较低,“鸡汤书”盛行。
2017~2021年,引进版畅销女性图书集中在教养和家事生活类,其中教养类图书出现17次。具体特点如下:第一,针对女性读者的经典文学类读物迅速增长。第二,大众心理类图书出现在畅销榜单上,读者开始科学地关注与女性相关的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第三,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现在榜单上,女性阅读的层次和水平有所提升;但公民意义和哲学思辨层次阅读领域依然有待提升,这也是大众阅读的局限。纵观当当网2004~2021年以来的TOP100,女性读者阅读需求基本还是聚焦在变美、变好和把孩子教养更好上;公民社会意义下的女性议题依然薄弱,但有明显进步;女性议题读物越来越多地被读者喜爱也影响出版单位更多地出版这一类别图书。
出版单位对女性议题图书的应对
在女性议题上,图书出版单位应该做必要的贡献。多数女性议题图书都是作为某个研究或者行动项目的产出而出版,销量并非可期。那些有大宗存量且长期性产品支撑、有学习读物、有教材教辅的出版单位当然可以平衡好。然而,作为需要不断获得新利润才能生存的企业来说,又如何应对呢?
以笔者所在的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为例,书局没有上述“三有”,只有力求做好书,通过好书赚钱在残酷竞争的图书市场上生存发展。书局不少女性读物入围书局TOP100,即“书与美好生活”出品的图书,其读者画像即是女性,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有思想和洞见,有生活品质,是对审美和文化有细节要求的群体。围绕她们的工作、生活、家庭,出版社应提供人文通识和文学生活图书,其精神内核是传递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生命状态。出版社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务实努力,一方面不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制作低层次畅销书,另一方面致力于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思想、文字、设计、传播等多途径创新出版适合大众阅读的女性议题图书,丰富女性的精神生活,从而实现商业利益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