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产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作十多年的编辑,为自己策划一本书,畅销了

  ○赵 宏(中国法制出版社)

  写《法律人思维与写作》的机缘

  2008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从事法律编辑,出版法律图书。起初我写了一些关于法律写作的文章,被一些大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广泛转载。有次和编辑前辈闲聊时说,当确定一个选题要约稿时,我一般搜索选题关键词,排名靠前内容的作者就是我的约稿对象,然后又聊到,以“法律写作”为关键词搜出来的文章竟然大部分是我写的!前辈建议我写一本体系化的关于法律写作的专著。当我的约稿逻辑放到自己身上时,我第一反应是对自己驾驭这么大的话题并没有自信——法律写作不能脱离写作内容而独立,我既非有代表作的知名学者,亦非法律实务权威人士,何德何能置喙如此重要的话题? 

  当然,能呈现在您面前这本书,证明我说服了自己:一是在10多年的图书编辑生涯中,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稿件,也曾与各种法律职业人士就法律写作话题进行过交流切磋。感恩编辑职业的馈赠,我对各种法律职业和各种类型的法律写作都有一些了解。二是法律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理想的法律写作对严谨性要求极高,这点与出版中审稿要求很一致,以出版水平来要求法律写作,本身就是接近理想写作的途径。三是关于法律写作体系性建构工作尚属空白,就写作本身宏观的、体系性的工作还没有人做,我结合工作经验的努力探索就当抛砖引玉。四是做过太多书,见过太多作者,对于写书这件事情本身不会觉得高深莫测,而会转化为“明确研究目标,按照正确的方法论踏实推进”的具体任务。

  当确定了要写一本书后,我的想法便常常在编辑和作者之间切换,像一个策划编辑一样指导那个作为作者的我自己进行写作。

  概括现实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关于法律写作我效仿王国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归纳了五重境。第一境: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为尚无积累、无输入,没有知识、观点、见解,也没有思想,所以不知道什么可写,也写不出什么。第二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重境界,腹中千言,下笔一行。不知如何整理思绪、谋篇布局,不知如何阐述、铺陈。第三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重境界如天女散花,作者有了丰富的积累和大量的输入,有很强的表达欲,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但对于结构和体系毫无意识,读者看着特别乱。 第四境: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重境界的作者自以为在进行高雅、规范的写作,其实思维和语言受到了无形的禁锢,读者会感到深深的“套路”而不见内容。写作是为了交流思想,而这种写作在传达思想上大打折扣。第五境: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是完美境界。作者有了输入与积累,加上熟谙逻辑和对体系的驾驭,掌握纯熟的修辞手法。有观点、论证、层次、体系,作者懂、读者懂、读者也能感到作者懂。

  这五重境界,是法律写作的几个阶段,尤其前四重,不同层次地反映了写作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法律人思维与写作的目标和任务,便是面对和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凡是墙,皆是门。通过对困难和问题的剖析,探索发现思维和写作的规律,以提供写作提升和精进的方法。

  构建法律写作体系,发现法律写作规律

  我有三年总编室综合管理岗位工作的经历,法律专业和管理工作的结合,让我深刻地领悟到法律是智者的学问,法律人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而“法律写作”是智者的答案。法律写作是表层,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质,思想和思维是灵魂。

  于是,我的小目标是,从三个维度立体地认识法律写作。法律写作是法律人解决问题的成果呈现,该书拟从深度上,挖掘影响法律写作的底层思维,重新定义“法律人思维”,将法律人思维从专业性思维和职业性思维两个维度上剖析,并尽可能列举笼罩力较强的、常用的、有效的思维工具;横向上,类型化地建构一个全面的法律写作体系(以“法律写作的13种思维模型”为核心);纵向上,从写作过程中发现方法和规律(以“法律写作的万能钥匙”为核心),从而让法律写作者对法律写作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练习,让更多法律人重视写作、擅长写作。从小处说,提高展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场的胜任能力和竞争力;往大处讲,是希望每个个体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以促进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希望这本书有方法、有细节、有体系,最后封面的文案我也写上了这“三有”。

  使用说明:写作的问题在写作中解决

  法律写作的问题要在写作中解决,法律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要在写作中提高。了解写作方法在于帮助写作者认识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遵守的原则、规律和规范,更重要的是坚持刻意练习。

  该书重视底层逻辑和技术细节,目标是以至简的理论指导写作,并尽可能以清晰、可操作性的技术填满思维的罅隙。举例说,就理念方面,对于经典图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结构化写作”“黄金圈”“MECE”等各种思维方法,该书进行了更底层的解码,使用了更通俗易懂的表达,即法律写作的“万能钥匙”——提问法,应用提问法,写作可以从零到一,从一到二,从二到三,到枝繁叶茂。而对于写作技术,力求颗粒度更细,如大家都在讲法律写作中不要写错别字,该书会讲为了避免写错别字我们具体应该做什么,哪些字词容易错,怎样不写错别字;大家都说法律写作要注重每一个标点符号,该书会讲哪些标点符号非常容易错,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但是只读书而不做刻意练习,可能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收效也不会太大,需要读者有方法地不断练习、不断精进。写作有方法,但是没有捷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第03版:专题/数字版权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分销新视野
   第06版:分销新视野
   第07版:世界出版
   第08版:世界出版
   第09版:出版专题
   第10版:出版专题
   第11版:传媒新媒
   第12版:专题
   第13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4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5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6版:产业观察
   第17版:成长教育
   第18版:业者论坛
   第19版:精品推荐
   第20版:精品推荐
知心姐姐团队公益课程“跟着绘本学情绪管理”上线
中国女性议题图书的出版研究
事情多得做不完——推动星球地图社更加优秀更加主动
工作十多年的编辑,为自己策划一本书,畅销了
中国图书商报产业观察16工作十多年的编辑,为自己策划一本书,畅销了 2022-08-12 2 2022年08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