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星范(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编者按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这一中国少儿科普第一品牌的创造者,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少社”)始终把“原创”科普图书的出版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先后培育出《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小灵通漫游未来》《科学家谈21世纪》《科学家带你读科幻》《少年科学》等原创科普图书期刊精品。但无论产品线如何丰富,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十万个为什么》的地位只增不减,中流砥柱般地支撑着这家老牌社穿越一个个高潮和低谷,步履激昂地走向未来。
传统老字号变新经典品牌
经典自有其成为经典的理由。《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在60年的历史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科学家的参与,“请大科学家写小科普”,是上少社几代科普编辑坚持的编辑原则。70年来,几乎每个时期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都是上少社的作者,从早期的李四光、茅以升、高士其、叶永烈,到现在的汪品先、欧阳自远、刘嘉麒、周忠和、卞毓麟、刘慈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打造出一部又一部的科普经典。二是10年推出一个新版本的节奏,使这套书的科学内容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早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项目启动之初,《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总主编韩启德就明确要求:“要突破《十万个为什么》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上单纯以图书的形式出版的单一模式,努力打造一条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品牌的科普产业链,为中国的青少年科普事业探索出一条新路。”
2013年8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正式出版,我们也在各类各级文创基金的支持下,开始了“十万”科普产业链的探索与开发。2014年8月,全媒体的《十万个为什么》杂志正式面世。杂志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让小读者在移动端(手机、电脑或iPad)阅读杂志的音频、视频等数字内容,真正实现了媒体融合。此外,在网络及移动端平台,我们先后开发了互动知识平台、杂志APP、幼儿科学教育平台、科学素养测评平台,构建了包含第一版至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知识库,实现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数字化、网络化。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上少社三年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我们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入IP运营的理念与方法,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先后与北京大景文化合作推出《十万个为什么》大型舞台剧,与福建网龙集团联合开发《十万个为什么》移动端APP,授权喜马拉雅打造专业级《十万个为什么》音频广播剧,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上少社联合抖音举办的“十万个为什么·抖音百科奇妙夜”活动,邀请10位科学家为全国的少年儿童进行科普演讲,吸引了1.6亿次的观众点击参与,创造了一次科普视频演讲吸引观众人次的新纪录,也体现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国民科普品牌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和号召力。
以内生动力延续战略布局
上少社在探索打造“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产业链的过程发现,作为一家传统出版社,采用传统编辑部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面对全新的媒体形式和市场环境时,明显力不从心。由于缺乏专业运营与开发团队,缺乏后续资金投入,许多项目在结项以后只能“无疾而终”,无法真正进行产业化运营。
从2018年开始,我们在世纪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三年综合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把传统的编辑部改为独立运营的事业部,通过少儿科普出版事业部建设,突破目前《十万个为什么》单一图书出版的局限,探索出以“十万个为什么”为品牌核心的少儿科普产业链发展新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2021年9月,我们在巩固三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少儿科普事业部升级为“十万个为什么分社”。分社以中国少儿科普第一品牌“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积极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十万个为什么》已不仅仅是那套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科普图书了,一个以“十万个为什么”为核心品牌的涵盖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平台、舞台剧、科普教育的产业链已见雏形。从今年开始,我们还将以较大规模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衍生产品。
回望来时路,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至今,转眼9年已经过去了,社会各界要求编纂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印发,必将指导和激励我们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细致谋划,动员社会力量,把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工作做得更好,把中国人自己打造的这个原创科普品牌,打造成真正的“百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