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融合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I革命,阵痛是一种必然

  ■受访人:杜 雨(《AIGC:智能创作时代》作者、科技加速器QAQ创始人)

  □采访人:张馨宇(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创作中感受科技进步

  □您创作《AIGC:智能创作时代》的初衷是什么?请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期间有哪些小故事可以分享?

  ■作为一名投资人,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科技前沿公司,在与这些科技公司对话时我发现,像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这类新兴科技一方面离民众很“近”,会对大众的工作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又离民众很“远”,技术在大众心里往往是高深莫测、让人敬而远之的。《AIGC:智能创作时代》是我继《WEB3.0: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后的第二本书了,写作的初衷也是希望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更多的人科普AIGC这样的新兴科技领域。同时,投资人写书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商业和消费者的角度提供更多视角,更贴近人们工作生活,也更容易激发大家的科技兴趣。

  因为是AIGC主题的书,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尝试了各种AIGC工具,期间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当我们尝试用一些早年推出的AI文本生成工具生成AIGC主题内容的时候,它写了一长段言情小说,其中男主角的名字叫“AIGC”,让人啼笑皆非。不过,现在我们用ChatGPT这类最新的文本生成工具的时候,已经不会出现这种夸张的错误了,这其实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您对预训练大模型的了解是怎样的?将大模型套嵌入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后,将会给相关公司、用户体验以及商业、就业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

  ■我们常说数据、算法、模型是AI领域发展的三要素,如果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预训练大模型,就是运用大规模数据量进行预训练、具有超强算法、具备超大参数量的模型。这样的模型往往通用性较强,也非常适合接入像搜索引擎、办公软件这类的应用场景。例如,之前就有GPT-4接入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的消息,从一些公开的演示视频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应用和软件强大的功能飞越。比如用自然的对话语言去辅助搜索,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可以完成复杂的Excel数据处理、将文稿自动转成排版好的PPT等,在提升用户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优化了用户体验。而微软也因为AIGC在搜索引擎和Office中的接入而大大受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就业格局上,一些低端机械化的内容创作岗位可能会受到冲击,就像OpenA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发布的语言大模型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的论文中显示的那样,受影响程度较高的职业包括报税员、作家、数学家、网页设计师和记者等。

  □您认为在ChatGPT类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重点投入哪些环节以赶上技术和投资的风口?

  ■风口更多是一个强调及时性的词,与其划分不同的阶段,更适合的方式是从产业链的侧重模块去理解该如何赶上风口。我们可以把整个AIGC类产品的产业链分为上游数据服务、中游算法模型、下游应用拓展。对于当前的创业公司来说,主要的机会可能在上下游,中游的算法模型因为投入较大,可能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简简单单赶上的。从上游来看,AIGC赛道的热门会拉动对于数据标注等数据服务需求的增长,聚焦于这些数据服务的公司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机会;从下游来看,一些能够结合AIGC能力提升原有业务效率的方向值得关注。(下转第16版)  (上接第11版)

  出版业需培养以AI赋能业务的人才

  □AI辅助创作对出版传媒产业有哪些影响?您对AIGC有怎样的看法?美国作家协会反对使用图书“喂养”人工智能技术,您对此如何看?

  ■最显著的积极影响是作者的创作效率会提高,在创作灵感和文段写作方面都能给到作者很大的裨益,优质作者的创作效率提高了,可以为出版行业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之前比较成熟的AI辅助创作应用技术有标题、摘要的结构化写作,对于编辑在编校书籍,增加一些概述性的标题、内容简介时可以有帮助。而ChatGPT这样更智能的新型生成式对话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更灵活地为编辑提供编校思路等。

  除了出版行业,早前在传媒行业也有很多成熟应用,比如生成一些格式相对固定、但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简讯报道,很早就在地震等灾害报道或财经、体育等时效性较强的资讯报道中加以应用。而后续一些内容更加灵活的报道也可以运用生成式对话机器人辅助完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AI降低创作门槛,也可能浮现出不少低质量的投稿,出版业对于投稿类作品的筛选难度可能加大。此外,维护AI创作作品版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美国作家协会对于用图书喂养AI的担忧,我认为可以理解,但并不能将人工智能完全视为敌人。当有了丰富的图书训练语料后,AIGC技术就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创作内容、提升写作效率。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新技术的两面性,不能一味地反对它的发展。无论是出版业还是传媒业,若要赶上AIGC的东风,就必须培养能够运用AIGC工具赋能业务的人才,以此来推动行业发展。

  AI的未来是信息维度的共同富裕

  □您预测文心一言未来会激起多大的水花?热度会持续多久?GPT或文心模型在革新几代后会是元宇宙时代或人工智能时代的奇异点吗?

  ■自从文心一言发布会以后,出现了许多ChatGPT和文心一言的对比报道。虽然在某些性能方面,文心一言还比不上GPT-4,但在一些特殊领域还是有优势的。比如,之前量子位的报道就从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5个方面对比了二者,文心一言在内容和速度表现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短板,在重点宣传的中文语言理解能力方面,与GPT-4相差也不大,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上表现优异。

  GPT-4和文心模型都对元宇宙时代内容生成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元宇宙时代或人工智能时代的奇点。

  □未来AI会成为生活的标配,在这一“升维”过程中,我们会有怎样的经历感受?是否会有“阵痛期”?

  ■AI在“升维”到未来的过程中,本质是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在生产力提升的同时,短期内传统生产关系也会受到冲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因受到影响而产生阵痛。就像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机器替代”问题,短期内原先从事创意附加值较低工作的人,可能会被替代,造成短期的失业。但阵痛期是为长期发展作铺垫的,AI可以让人类更加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例如思考社会影响、分析现象本质等高价值的问题,而把组织文段等工作交给AIGC工具来做,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文明进步的。

  □您认为,GPT类产品会加大数字鸿沟吗?

  ■我觉得,当GPT类产品足够普及时,反而会缩小数字鸿沟而非加大。这类产品可以让获取信息的门槛变得更低,比如过去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和搜索引擎的人想要获取信息无疑是困难的。但有了GPT类产品加上语音处理模块,人们只需要把自己想要查询的信息描述出来,接入文字转语音的GPT类产品就会直接生成答案。如此来看,GPT类产品其实缩小了数字鸿沟与信息上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信息维度的共同富裕。

  □如果您来设计人工智能,你最想它拥有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如果不考虑技术实现,我最想让它拥有的功能是通用性的决策能力。这其实也是很多科幻电影里描绘最多的人工智能的样子,在驾驶宇宙飞船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规划安全的飞行路线,给出各种突发状况的解决方案,甚至有任何疑难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请教它,让它给出数据层面的决策建议。现在虽然已经有很多专业领域的AI决策应用,但还做不到科幻电影里的决策广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
   第03版:专题/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广告
   第06版:分销新视野/晒新谋划
   第07版:分销新视野/晒新谋划
   第08版:优案推介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现场报道
   第11版:融合出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出版专题/动漫图书
   第15版:出版专题/动漫图书
   第16版:综合
   第17版:产业数据
   第18版:业者论坛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行情报告
AI迎来奇点,出版传媒业会被如何改变?
工作是被掌握AI工具的人淘汰的
面对AIGC,传媒工作者需调适角色定位
AI革命,阵痛是一种必然
GenAI是对内容生产方式的革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融合出版11AI革命,阵痛是一种必然 2023-03-24 2 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