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源
我有一个可爱的2岁多女儿,所拥有和阅读的图书已经不少了。现在她在睡觉前后,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也常常离不开书。儿童图书最初都是需要家长来讲解的,渐渐地要让他们学会独立阅读了。
面对这么多儿童图书,我经常要整理更新,也会常常思考,这些图书究竟能给女儿的成长带来什么益处?她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当然,女儿看过的图书,也有米吉卡的儿童故事书。
最近我看了米吉卡的新作《系红围巾的猫》,说的是巫婆和小姑娘,共同渡过风雪之夜所发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给我女儿的成长带来什么启发呢?对这本书我有一个总体的初步判断,文本中的关键词:巫婆、小木屋、森林风雪之夜、美丽的小姑娘、红色的围巾、未知的猫。难道又是一个惊险或美丽的童话故事?我反复阅读之后,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这是关于儿童智慧的故事。
2位作者——文本是米吉卡,她有着很强的呈现精炼故事的能力;插图是于彤彤(猫屋),有着敏锐的色彩和构图能力,典型的儿童视角呈现。在两位作者共同努力下,呈现了《系红围巾的猫》——在遥远的森林,有孤独的木屋,一个风雪寒夜,有巫婆惊险的阴谋,有为躲避大自然灾害而送上门来求助的小姑娘。故事的结局,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这本儿童图书的特色,可以猜到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出书理念,其中一定包含“智慧教育”的部分。
猫,它在哪里?猫将诞生于巫婆的阴谋当中。当小姑娘按照自己生命的本能,在温暖和温饱之后进入了梦乡,老巫婆在阴谋着一场“变猫”的行动,她熬着魔法汤……年老丑陋的巫婆面对一个纯真可爱的、又暂时依靠着她的小生命,想到用“变猫”的阴谋,达到把“暂时变长期”的目的。书中及时出现了反转:老巫婆忽然萌发出一种人类特别的感情:“隔代亲”!巫婆居然有了人类那种美好的老祖母或老外婆的“母爱”……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在这是非常有用的。促使巫婆能够产生这种美好的情感的,我认为是来自于小姑娘独有的“儿童的智慧”。这种智慧有着天赐的部分,比如“儿童的天真无邪”;也来自于后天教育所表现的行为,比如“感恩之心”“勤劳善良”。故事中的小姑娘都具备了,我认为她具备了“儿童的智慧”。
一位中国哲人说过:“智慧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小姑娘在故事中两次脱险。第一次躲开了恶劣的风雪之夜。第二次逃避了巫婆的阴谋。第一次之所以能够躲避自然灾害,来自于生命与大自然关系的本能“避祸”,她果断地敲响了小木屋的门;第二次是后天的智慧救了她,小姑娘处事行为,是那么的自然友好,感恩戴德,勤劳善良,让阴谋诡计化于无形,让巫婆也愿意与美好的生命常相伴。
《诗经》云: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以上这些认识和解读,不知道是不是道出了两位作者的某些创作本意?《系红围巾的猫》值得家长与儿童一起阅读,共同品味。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儿童天赐的智慧,应该注意保护,并长期拥有;也要知道,什么是后天的智慧,及时教育培养,重在行为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