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书
2017年,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20多年的石红梅,做出了她人生中一个重大决定——援疆。而在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兵团对她来说,仍然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2017年9月,石红梅作为教育部第九批援疆教师中的一员,和援友们一起踏上新疆这片祖国最为广袤的大地,走进了带着深深历史烙印和传奇色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此后的3年,她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疆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援疆工作处任职,她怀揣热情,肩负使命与担当,在祖国的西部边陲,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团结写下了一段精彩的篇章。
繁忙的工作之余,石红梅用真诚、质朴的文字,将她在新疆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她的这本名为《我与兵团有个约定》的援疆日志,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援疆日志中,石红梅不仅细致记录下了自己从做出决定到启程赴疆,从最开始的水土不服、思念家乡到离疆时恋恋不舍的心路历程,更记录了她所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援疆教师,用她真挚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援疆教师群像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老师,援疆期间帮助石河子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葡萄与葡萄酒全产业链”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邹老师,协调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组建联合科研团队……一批批援疆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所长,为新疆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援疆日志中,石红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向我们讲述新疆建设兵团的历史与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军垦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戈壁荒漠和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茫茫戈壁上建成了一个个绿洲生态经济网。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核心的兵团精神,在石红梅3年的援疆工作中,成为她精神上的向导。正是凭借这种精神,石红梅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积极推进各类援疆项目落实落地,发挥专业优势,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
更令人动容的,是石红梅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记录。“结亲”活动是援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石红梅下沉南疆,和玉苏甫哥哥一家结为亲戚,并无数次走进维吾尔族老乡的家。在与维吾尔族乡民同吃同住的日子里,乡亲们的淳朴热情深深感染着石红梅,她与新疆这片热土结下更深刻的情谊。“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石红梅的这部援疆日志,正是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谈到该书的意义,石红梅在后记中说,“我所记录的都是自己三年的所见所闻,都是自己的一些细微感受,讲的都是遇见的普通的兵团人、援疆人,都是些混着泥土的普通故事。它们于我而言,就像一颗颗散落一路的珍珠,这次写书就是为了走回去,把它们给捡起来,串起来。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些意义,那就是透过我这滴水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恰恰是石红梅的这些细微感受,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跟随她,那么深切地、身临其境地了解新疆,了解前赴后继的一代代兵团人,了解一批又一批援疆人。也恰恰是透过一个个普通的兵团人、援疆人的故事,我们才能那么真实地感受中国援疆工程之伟大、援疆精神之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