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编客·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内容行业20年,7次跨越,我如何穿越周期

  ■刘杰辉(资深出版人)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对于一个微小如我的个体来说,如何跨越周期,做时间的朋友?从业20年,我总结了些许内容行业的心得,结合自己一路成长的体悟,分享给更多想要在这个时代发光发亮的朋友。

  认知和格局

  我学的是编辑出版专业,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算是科班出身。长沙作为中国四大图书交易市场之一,每年都会有图书经销商的订货会。每年,全国各地的出版商来长沙的定王台参展都会带各种样书(样书就是出版之前打样的书),展会结束的时候,一般懒得把书再带回去,就会把那些书就地处理掉。2005年的春天,我大三,同学跟我说,可以到书市里面去收书,再去学校倒卖,可以赚钱。我跑到书展来自北京的一个出版商谈了一笔100块钱的买卖。这100块钱的买卖是怎么谈的?我说,“我今天用100块钱把你的这几十本书都收了。看上去只是跟你谈了一笔100块钱的买卖,但我告诉你,未来长沙整个大学城校园的直销网络,我们都可以帮你覆盖起来,未来我们会是你的大客户。”这位出版商就是我的第一个老板,他当时可能觉得小伙子跟我来谈100块钱的买卖,说得还那么理直气壮。你不就是100块钱把我的样书收掉嘛,居然还画那么大的饼。他就给了我一张名片。他说:“小伙子,你未来如果想到北京发展可以找我。”我当时拿了名片就走了,也没觉得要怎么样,不就到学校倒卖样书赚点小钱。毕竟那时,我还想着要成为房地产大亨。

  事实证明,你是谁真的是由你想成为谁决定的。我为什么能够有这个动不动画饼说什么搞直销网络的思维呢?我在大学里,特别喜欢读商业书。我当时的目标还停留在想成为一名地产大亨,唯有吃透商业书籍才有成为大佬的可能。那时,很多同学睡觉睡到自然醒,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自习室自习。我把商学院本科的教材都买回来,全部自学完。我们文科专业只有微积分,我就把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这些商学院本科生要学的教材都买回来自学。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一本本非常厚的书,我都去图书馆自学完。

  那个时候每周出一期的《经济观察报》,比一本书还厚,2块钱一份,我每期都买。我的家在一个小县城里,这份报纸老家买不到,哪怕我放寒假、放暑假回家,我都让同学帮我买。

  我还几乎遍读各种商业经典书,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影响20世纪进程的几十本商业书籍,《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追求卓越》等等,我都读完了。商业世界的探索,让我了解到底层逻辑的重要性,为后面的人生铺路。正是因为当时的那个出版商给了我一张名片,我来了北京。2005年的下半年,我们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就需要去实习。

  我向往自由,不太想去体制内的出版社实习,于是,就翻出了这张名片,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就这样我来到了北京。当时的我背着包,拖着行李到了北京,到了公司,他还跟我说,“你不怕我骗你?一张名片就被我骗到了北京。”这是一个在居民楼里的三居室办公的小公司,确实与我设想中的在高楼大厦办公的北京公司差距有点大,而且我还被安排住在了公司。当时心里有点打鼓,有点骗子公司的感觉,但是反正大丈夫命一条,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就这样待了下来。

  有时,阴差阳错反而能把人生推入正确的轨道。回头来看,其实当时的民营出版公司都是小作坊,包括当时的磨铁图书。而我的第一个老板其实很牛,在当时把军事小说这个细分品类,做成了国内第一,并且成了流行品类,后来连当时的中国首富陈天桥都挖他去做出版公司CEO。

  那时,跟着他见了各个平台的媒体主编和出版界的牛人,涨了不少见识。今天来看,一个人的格局和见识真的太重要了。而提升认知,提升格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与更多厉害的事物碰撞,打碎自己的过程。

  大四来北京实习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是每个月都回长沙一趟,原因就是为了写毕业论文。我总共写了两篇毕业论文,因为我写的第一篇毕业论文没有通过,标题叫《论中国图书市场终端分析》。我当时自以为读了不少商业书,对商业有研究,又觉得在北京涨过见识。虽然,我未来想做房地产,但是我在论文里畅想未来中国的图书市场的场景,我觉得中国的出版领域也可以出现像贝塔斯曼一样的全球性出版传媒集团,未来大有可为。

  结果,这篇毕业论文就被我的老师给pass掉了。我当时也在琢磨,凭什么啊?现在想来,应该是他可能觉得我在当时就是一个小屁孩,动不动谈什么中国图书市场未来终端分析。估计是担心我年少妄言,不知天高地厚。从这一件事来看,我觉得可以给年轻人参考的点是,过度关注自我真的是万恶之源,凡事往好里想,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可能精神内耗会少很多。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书生意气,反过来说是教条主义严重,守着几条原则以为是真的。

  年轻人没事少发疯,修炼心法最重要。没办法,为了拿到毕业证,我换了一篇毕业论文,主题叫《论经管类伪书》。因为当时的经管书市场,真的有点乱象横生,我在北京也算是见识到了。很多看上去是老外作者的书,是出版商找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就到百度上去搜索各种道听途说的新闻和八卦编成一本本所谓的高端管理书。因为做得实在有点过,后来很多出版社还被查了,这个市场也被整顿了,经管书市场从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陷入萎靡。那个时候我还记得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哥们,据他说自己参与了《执行力》的编撰。这也是我写《论经管类伪书》这篇毕业论文的原因,在这篇论文里我还是非常乐观地对中国未来的商业、经管书市场做了预测。

  职场有道,商海无间,通达者才懂规则、明内幕。这两篇毕业论文的创作对我未来的发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我应该感谢我大学的论文指导老师。这个过程激发了我对这个行业更高维度的认知,也给我植入了两个信念:一个是要成就一家全球性的出版传媒集团,这是我为什么第一次见沈总的时候,为什么会说出,“我就想成就一家像贝塔斯曼一样的公司,因为您的梦想足够大,可以包容更多人的梦想”这样的话;另一个是我坚信中国也会出现享誉世界的商业财经作家,以至于我这20年来,从做出版在磨铁创立“黑天鹅图书”的财经图书品牌到做知识付费,再到书课短视频内容共创,我一直都是在商业成长方向领域的知识IP做赋能和深耕。

  (完整版请见编客实验室公众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
   第03版:浙江书展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6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7版:版权产业
   第08版:专题
   第09版:优案推介
   第10版:出版报道
   第11版:资讯
   第12版:精品精荐
   第13版:中国编客
   第14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5版:中国编客·人物
   第16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浙少社&百分茶推《罗刹海市》茶饮,效果炸裂!
重返法兰克福书展,版权编辑的真实体验是?
深耕内容行业20年,7次跨越,我如何穿越周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编客·专栏16深耕内容行业20年,7次跨越,我如何穿越周期 2023-11-10 2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