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珺 李 丹
近期,随着央视《山海经奇》纪录片的播出,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重回人们的视野,引发广泛热议。《山海经》是一部记录我国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等诸多方面内容,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故事材料,但因文字佶屈聱牙,内容侈谈神怪,遂有“古今语怪之祖”(明人胡应麟语)之称。
“哒哒猫”团队编著的《山海萌兽录》,站在当代人的立场,择取《山海经》中的一百种经典形象,归纳为《神祇讲古》《异人奇谭》《灾兽雄威》《灵兽百瑞》四册,以精美的漫画、幽默的故事、秘密的档案等形式,呈现了一群生动有趣、奇幻可爱的“山海经”形象,给晦涩难懂、荒诞不经的《山海经》赋予了“新”生命。编纂团队在漫画设计、框架构思、时代元素等方面极尽专研、精益求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体现了新时代的“匠心”精神。《山海萌兽录》为青少年开启《山海经》奇幻世界的大门,提供了一把带有魔力的钥匙。
精美彩图,刻画独特形象。每册精选25个生动可爱的形象,每一个“神祇”“异人”“灵兽”“灾兽”等形象,都有自身的样貌、特征、能力,或憨态可掬、或造型奇特、或美丽优雅。恰如明代李贽评价《水浒传》人物刻画说的:“《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翻阅《山海萌兽录》,每一个形象都是“独一个”的存在。以《神祇讲古》中的刑天为例,刑天被砍断头之后,“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但作者在构思形象时,并未过分强调刑天的无头形象,而是巧妙地结合盾、斧等兵器,突出了刑天“不屈的意志,永不妥协的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有言:“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结构合理,讲述全新故事。《山海萌兽录》的四册大体遵循了相同的框架结构,即“原文—译文—档案—小故事—小剧场”模式。原文和典故等皆标有出处,适合对原著感兴趣的读者延伸知识,拓展阅读。同时,这套丛书虽是围绕《山海经》展开,但又并不局限于《山海经》的故事,上至先秦时期的《庄子》《穆天子传》,下到清朝的《镜花缘》《聊斋志异》等古籍文献,频繁被征引。这些承载了无数奇妙想象的作品,共同编织起了绚烂的神话世界。另外,每一个形象的描绘,皆依照框架模式循序渐进,以全新的幽默故事从多角度呈现形象的不同特征。如《异人奇谭》介绍“无启国”时,特别突出了无启国人的特色美食;介绍“不死国”时,还谈及了不死国人的主题菜谱等等,颇有特色。此外,丛书针对生僻字加注了拼音,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把握。
立足时代,把握细节常识。《山海萌兽录》的编著,并未完全拘泥于传统,而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鲜明的时代元素,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如“档案”栏目中,涉及到形象的形态、居所、天赋(职责)、吉凶等属性。这便是典型的当代文化的介入,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形象的独特外貌、能力和魅力,而且易识、易懂、易记,极易引发读者兴趣。又如在典故、小剧场等栏目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生活的小细节,既有助于了解珍奇的形象,又讲述了一些细节常识,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以《灵兽百瑞》为例,作者在介绍“寓”时,因其形象与蝙蝠和老鼠相似,又进一步解释道:“寓是禽类,而蝙蝠却是会飞的哺乳动物;同时,寓的翅膀是羽翅,蝙蝠的翅膀是肉翼。”读者结合彩图,对蝙蝠和寓的区别就有了清晰的认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出版人的职责。就文字佶屈聱牙的《山海经》来说,如何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哒哒猫”团队编著的《山海萌兽录》开创新体例、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