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出版学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
戚德祥
何明星
胡易容
金 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靳艺昕

  自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来,有关进一步加强出版学科专业建设的讨论不断,热度不减。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布局,分批次、多层级推进共建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实施意见》也为高校出版学科专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总体思路和基本发力点。基于共建模式,出版学科专业如何更好地吸纳业界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培育、加强重点课题的科研水平,如何完善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逐步形成本硕博贯通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等成为高校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提振信心 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

  “《实施意见》释放的重要信号,将激励出版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尤其将对出版专业通过‘虹吸效应’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起到长远推动作用。”四川大学出版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易容表示,四川大学出版学院将在平台机制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努力,把出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引入到学院、智库中来研究,形成理论与政策制订、行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明星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未来加入共建高校梯队充满期待。他表示,《实施意见》提到的“支持共建高校吸纳有关重点出版社、出版集团和数字技术企业负责人、知名编辑、承担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资深专家等担任导师”,将推动业界与学界“旋转门”加快运行;鼓励“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具有风向标意义,会极大地调动高校集中资源和力量投入学科建设。

  “《实施意见》的出台给予了出版学科专业更高的定位和更大的期待,更加明确了出版作为一门‘显学’的主体性,对出版学科专业师生起到了重要的信心提振作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副主任、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强表达了激动的心情。他表示,下一阶段河北大学将在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基础上,推进提升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质量,强化对学生的政策引领、学术指导和实践锻炼;发挥好区位优势,融通京津冀出版与文化资源,在因应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在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戚德祥看来,《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优化出版学科定位、学科布局;推动出版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强化出版学科梯队建设,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出版学科队伍;构建跨学科培养新模式,完善出版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推动形成政府部门指导下的出版高等教育与出版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教研互促

  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新力量

  师资团队是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基础。《实施意见》提出,面向共建高校,大力支持出版学术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出版学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

  戚德祥表示,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持续推进出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青年教师的引进,同时整合校内人才资源,不断壮大学科师资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了国内首个国际出版专硕班,首批学生将在今年毕业。何明星介绍说,“英语出版物编校”“法国出版史与出版实务”“英美出版实务”“西班牙出版实务”等课程均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的业界专家担任授课老师,是业界和学界进行“学科共建”的有益尝试。

  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共建的师资力量?戚德祥透露,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将选聘一批出版单位管理类专家、优秀编辑到校兼职或挂职授课;同时选派一批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骨干教师到出版单位兼职或挂职,在课堂内外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教师。

  科研和学术研究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实施意见》鼓励增加出版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的选题规划和立项分量,推动设立出版领域学术研究专项,支持共建单位在出版基础理论、出版前沿技术、新型出版业态、古籍整理出版及数字化应用、阅读推广、国际出版传播等方面深化研究攻关。

  《实施意见》出台后,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计划协调天津市社科联、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等资源,以社科规划项目、专项委托课题、资助研究经费等形式,支持出版研究院提升科研攻关能力,深化出版学理论研究和天津市出版业重大策略、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产学融合

  为出版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出版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定位。《实施意见》要求根据本硕博不同学段、学术型专业型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

  何明星提出,出版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知识背景涉及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多个文理交叉学科,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是其鲜明特色。他表示,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出版学从选题策划、版权贸易、编辑加工、图文设计、数字化传播到发行和推广,有必要将一线实践融入教学培养环节,打通业界与学界的“堵点”,将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充实进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甚至可以围绕实操设计课程教学,将教学场景安排在出版社的选题会、排版车间、仓库打包现场和书店。

  胡易容认为,出版科研和出版产业实践应用同等重要,应辩证看待出版学的应用学科属性,不把出版学简单工具化为回答各种行业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忽略了出版思想乃至出版理论的深刻性、长远性和战略性价值。应允许甚至鼓励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出版学理论的探索,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

  出版人才培养机制与学校特色、学科定位、教学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施意见》鼓励共建高校积极设立出版硕士和出版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健全完善出版学科专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完善人才培养梯度方面,2023年,四川大学出版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出版史与出版文献研究、编辑出版理论与文化研究、融合出版研究3个方向、共9位博士生导师启动招生。以科学学位博士点作为出版专业学位博士点的基础,力争做到高水平理论人才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并驾齐驱。未来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也将坚持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形成和完善本硕博贯通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第03版:高端特稿
   第04版:年度好书
   第05版:专题/主题出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出版学科
   第08版:综合
   第0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专题
   第1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金牌经理
   第1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行情报告
   第13版: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16版:出版/榜样团队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0版:中国阅读周报·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高校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
图书出版与营销的节奏在改变
2024怎么干?19家出版机构负责人划重点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学科07高校声音: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 2024-01-26 2 2024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