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靳艺昕 聂慧超 张馨宇 王新雪
图书选题方面,各家出版机构立足自身优势,持续推出经过市场检验的系列图书;同时充分调研读者的最新需求,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和流行趋势,在新领域建立新合作、突围“舒适圈”。
“科技、金融、经济是2024年的重点选题方向。”据人民日报出版社六中心编辑徐澜介绍,新的一年该社计划围绕上述板块持续推出精品。例如,延续“读懂中国经济”系列出版新书;针对“100问”系列出版保险常识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图书;结合邓稼先诞辰100周年,推出关于“两弹一星”精神和邓稼先个人传记等;人工智能方面,加大对AI大模型、数据要素、算力等内容的研究与出版。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监刘丹表示,联合天畅希望秉持“为每一本书的抵达”的理念,做好编辑和读者的桥梁。女性主义图书方面,将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的基础上,继续推出《阁楼上的疯女人》的作者美国作家吉尔伯特的最新力作;文学类图书方面,将推出张悦然的“鲤”系列;在挖掘重点作者方面,读者会看到雷米等作家的新书;少儿文学方面,计划打造更多中国原创少儿文学作品,并持续引进优质国际少儿文学作品。
图书营销和发行方面,出版社根据主推图书类型、读者选书偏好、渠道搭建和维护基础等情况,在动态变化中调整向实体书店、传统电商平台、新媒体直播平台各渠道投入的力量。
机械工业出版社营销销售中心副主任李双磊认为,2023年以来,出版行业预期中的反弹并未如期到来,各家出版社在营销方式方面已使出浑身解数,但由于各平台流量比较分散,出版社只能做“多面手”,在众多平台同时发力。2024年,机工社在产品端、营销端、渠道端都会做出努力和尝试,包括增加教材等多类型图书的出版品种,以及在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加大人力与时间投入。
“2024年不再对折扣作较大让步。”电子工业出版社销售部副主任吴迪介绍说,由于除教辅书、考试书之外的“非刚需”图书销售难,且短视频电商平台售书普遍压低了售价,反映到近期发布的开卷数据中,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实洋呈现同比下降的趋势。为保证出版品质、作者稿酬等,今年电子社将在发行环节控制好图书价格,折扣力度不会一降再降。2024年,电子社将针对市场各类图书占比调整自身出版的节奏和计划,并进行精细化营销,加强对读者需求的把握。
融合出版方面,出版社打造数字化产品和平台、运营新媒体账号的决策越来越理性,逐渐回归到以重点图书、优质IP为核心,多形态融合出版成为出版社业务和营收的新增长点。
“打造出版社自有爆品,加速引流私域粉丝”将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今年数字出版的探索重点。浙江文艺出版社新媒体数字部主任蒋莉介绍说,近年来,浙江文艺社的新媒体发展,经历了从零起步到追求量,再到追求利润,然后是融合发展几个阶段。蒋莉意识到,出版社的新媒体账号不能做“浮萍”,要有根可依,必须与出版社自有的产品相结合。2024年,浙江文艺社将测试打造社自有爆品,并与自营账号相结合,“网罗”私域粉丝,实现产品多元开发和销售渠道自控两个目标,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和产品线的持续延伸开发。
在刚刚结束的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浙江文艺社研发的“《剑来》金精铜钱礼盒”首日就创出1小时销售破百万元的佳绩。之后浙江文艺社将以出版社的新媒体主账号为中心,联动达人和知名博主,根据市场反馈推出更丰富、深受粉丝喜爱的IP延伸产品,再通过新媒体矩阵实现直接销售。
岭南古籍出版社注意到市场对古籍数字内容创新度的关注提升,该社数字技术部营销编辑孟肖表示,新的一年里,社里将观察市场动态和读者需求,提前规划出本年度、每季度的新书宣传方案,依托媒介技术和读者价值、场景思维,探索图书与读者间的情感链接和价值输出方式,满足读者的多样需求。2024年,岭南古籍社将建设岭南古籍数据库、岭南档案文献数据库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古籍、档案文献的数字化资源;同时,研发有声读物,微信及短视频融合服务,实现用户运营、知识产品商业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