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珍(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内容总监)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出版业肩负新使命新任务,面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挑战,出版人只有具备与之匹配的新素养、新能力,才能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教辅图书在出版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4年教辅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重为25.33%,且码洋同比上升18.73%,显示出较强的刚需性和发展潜力。教辅图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学生,承担着传播知识、开启心智、培育素质等特殊功能,其出版质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身心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辅图书编辑作为教辅图书内容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必须具备适应新要求新形势的素养,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辅产品。
坚定的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我国的出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教辅图书既是出版业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编辑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担负起出版工作应尽的社会责任,制作优质教辅产品、始终弘扬和传播正能量,确保出版物导向正确、内容向上、知识准确、质量过硬。
过硬的政治把关能力 教辅图书不仅承载着辅助师生教与学的知识性功能,更担负着引导读者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爱国情怀的文化使命。因此,书中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倾向尤为重要。在教辅出版中,编辑不仅要关注图书内容整体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方面的问题,也要善于发现教辅稿件中个别具有导向性、倾向性的问题。尤其是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等学科,涉及我国主权和领土问题,国家法律、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等方面内容,民族、宗教问题等等,更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编辑只有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方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书稿中隐蔽的政治错误,及时判断解决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问题,杜绝导致产生不良影响的任何失误,方能把握好教辅图书的政治关,守好出版底线。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辅图书大多是对教材知识的解读、拓展、补充和巩固,是根据教材知识进行编排的。作为教辅编辑,除了要有专业的相关学科背景,还必须要深入研究相关学科教材,掌握学科体系,准确把握相关学科教材内容,持续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并且充分了解该学科各类教辅产品的市场表现。学科专业基础是教辅编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否拥有一定的专业积累,决定着一个编辑未来职业发展的高度。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够抓住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精准策划选题,同时又能抓住专业领域的资源,有力落实选题组稿,才能准确判断出书稿的质量,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和规范的加工处理;才能打造更加符合读者需求、市场表现良好的高质量教辅图书。
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 教辅图书受政策影响较大,教育政策的更新调整直接影响到教辅图书的产品类别、内容编排等。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文件指出“应避免出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这就要求教辅图书编辑应重新审视图书内容,科学设置题目难度。2022年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考评体系都作出了更新与调整,更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甚至跨学科应用的能力。反映在教辅图书领域就是盲目强调“刷题”的教辅图书,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标下的考试需求了。编辑应及时了解教育政策的调整、新课程改革的动态等最新信息,对相关学科的新政策、新标准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对教辅图书类别、内容甚至呈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完善。
自觉的数智化意识 当下数智化浪潮深刻地冲击、改变着各个行业。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也重申将“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2025年,中国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出版主体变革的主旋律,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辅出版数字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智能化的新特点。编辑面临着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数字化发展、教辅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营销渠道网络化、用户需求个性化等等变革,别无选择,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数智素养,在研发教辅图书的同时围绕内容考虑后期开发多样产品形态,如电子教辅、在线课程、智能教辅等,在源头为产品数智化奠定基础。
数智技术应用能力 新质出版生产力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以高质量数智专业人才为核心,是出版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当前教辅出版主体产品仍然是图书,编辑对数智化技能的运用还停留在各环节工作的辅助阶段,旨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或者实现教辅图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应用还比较浅层。随着教育数字化脚步的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已经涉及校内的自动评测、听说考试、理化生实验、体育评测、精准教学以及校外的精准学习、作文评测、口语评测、拍照搜题等,出版单位针对这些新场景、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进一步推进传统出版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编辑只有了解和掌握各类智能设备和数字技术,才能满足数字化转型、融合的需求。
出色的编校能力 编校作为出版流程的核心环节,对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产生着直接影响,堪称出版物质量的生命线,教辅图书尤其如此。近年来,教辅图书质量备受多方关注,从价值导向、政治差错到知识差错、文字差错再到图片问题、体例问题,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经得住推敲考验,这就对教辅编辑编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防止出现政治性差错;其次,坚持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去判断书稿中夹杂隐蔽的负面信息或者错误的价值导向,比如跳楼自杀、血腥暴力等;再次,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审阅书稿,比如教辅图书内容与教材是否一致,内容编排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等;最后审核插图是否正确、清晰度是否符合印刷要求。编辑最后要对图书内容、编校、设计等进行全方位的审校,确保教辅图书高质量出版。
全流程营销意识 传统的教辅出版分工比较明确,编辑的工作重心在策划、组稿、编校等环节,主要保证优质内容的打造,后期的销售基本是营销部门主导推介。而在融合出版情境下,编辑不仅要对图书内容做好策划管理,还要在图书策划之初就融入营销意识,对装帧设计、印刷工艺、推介宣传等出版业务全流程进行专业策划。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4年内容电商渠道中教辅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增长72.70%,抖音、微信、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电商渠道成为教辅销售主阵地,单凭传统的营销人员已经无法胜任营销环节的工作。编辑最了解图书的特点和价值,可以在撰写推广文案、邀请作者出镜、参与直播讲书等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随着出版业格局的不断变化,无营销成为常态,编辑正逐渐成为营销的核心力量。
教辅图书具有极强的教育性、专业性、时效性,教育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质、升级,这些都给教辅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辅编辑要在深耕学科领域、夯实编校基础的同时,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思想、理念和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出版社的各种创新实践,大胆尝试新的出版模式和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内容、产品形态、营销策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