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编客·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熊 琼:我是个没有代表作的人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4-11(12). 放大 缩小 默认   
熊 琼:我是个没有代表作的人

  ■受访人:熊 琼(知名书籍设计师、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获得者)

  □采访人:孙 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一周卖光首印量1000册,紧急加印。”这是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王李子18年职业生涯里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四面八方来找我拿样书,我居然拿不出一本,这种感觉太神奇。“与王李子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她是《每一只你都惹不起·刺绣中的动物》的设计师——熊琼。这位在书籍设计圈有着“最美的书获得者”“资深设计师”等头衔的女人,在见到记者的那一刻,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个没有代表作的人。”2025年3月,北京初春,阴冷。我们行程2个半小时到达熊琼的住处——北京昌平的一个小村庄。2年前,熊琼为了陪孩子上学,举家搬到这里。而今孩子出国上学,她一人居住。做了这么多年的书籍设计,熊琼却总说自己没有代表作。尽管她从2005年就开始从事书籍设计,2008年创立熊琼工作室,多次拿到中国“最美的书”奖项。设计的大量图书《又自在又美丽》《瓶史 瓶花谱 瓶花三说》《敦煌》《敦煌日历2023》《敦煌日历2024》等,在市场上也有很不错的反响。“总觉得还不算完美,没有可以拿出来说的作品:嗯,这个是我设计的。”但《每一只你都惹不起·刺绣中的动物》似乎不一样。

  关于《每一只你都惹不起·刺绣中的动物》的诞生

  □第一次见张书林老师什么感觉?

  ■当时是约在一个书店,夏天的下午阳光很好,我看到一个穿着亮粉色的连衣裙的人从窗外走过,没错,就是那种潘通色里的荧光粉红。虽然我还不确定她是不是我要见的人,但是我直觉这应该就是她!这色彩给我一种极强的印象,当时我就开始反思我是不是在村里住太久了,原来“城里人”可以这么奔放!哈哈哈。后来这一幕就定格在我脑子里,做整体设计时,这个颜色贯穿了整本书。

  □张书林自己也很偏爱这个颜色?

  ■对,她很爱这个颜色。这些年满大街都是低饱和、冷淡风,我自己也都是黑白灰偏多。她让我看到了一种活力,让我觉得生活还有很多种可能,不受流行和年龄的局限,能活在这个世界真好。

  □当时是怎么想到把这本书设计成一个背包的?

  ■其实之前我拿出了很多方案,都被否决了。那天我和马老师去书林家里,我再次提出一些方案,还是不行。我有点汗流浃背,感觉这次的沟通又即将以失败告终。就在三个人起身要告辞时,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一幕:我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看到书林家杯垫是一个黑底玫红色的刺绣,我贴在身上边比画边说,这个图样能背在身上就好了。我们几个眼前一亮,重新坐下:为什么不把书放到一个可以背的包里?能不能不要包,直接把书背在身上?为什么不直接把刺绣本身做成封面呢?马老师和书林也都是天才!当天下午这个想法就敲定了。

  □这本书的封面没有书名?

  ■是的。我想做本封面上没有书名,书名只印在背包带子上的书,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了半天。虽然后来出版社实在通不过,最终还是在书脊和腰封上做了文案设计,但是这样一本并不小众的书,真要这样也确实很难为出版社。

  □这本书的封面都是刺绣作品,在图书印刷工艺中是不是很难完成?

  ■国内的绣花厂从未刺绣过书的封面,印刷厂也几乎没有装裱过直接刺绣的书。从材料实验到上机打样完全从头摸索,和绣花厂印刷厂讨论方案,挑选布料,试制小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产业链到另一个产业链的衔接,经过了无数次的沟通和十来遍的小样试错。好在作者推荐了极好的刺绣厂,而且雅昌的装裱也实在是精湛,两边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后来磨合得很好。

  这本书是怎么卖起来的?

  □设计师会担心书的销量吗?

  ■以前不太关心销量,也没法知道真实的销量数字。销量取决于太多因素了,和设计有时候也不太相关,除了内容,发行、当时的热门话题等等都能影响销量,那是我控制不了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关心。

  □为这本书你做了推广?

  ■可以说是破天荒吧。我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拍书、拍背着这本书的照片。以前这个号,我就是分享自己做的木头、陶器等等。这次甚至把购买链接都放到了自己的小红书里,而且是纯吆喝,没有任何提成的引导。为了让平台看到我们这本书的热度,再多给我们一些流量,我分享到自己的微信群里,甚至自己的家族群都没放过,七大姑八大姨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为什么,这本书会让你这样做呢?

  ■这本书的成本太高昂了,导致售价偏高。而且见到真书的人少,也不相信这样的东西是真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在市场上没有形成很大的水花。编辑、作者和我都挺着急的。

  □这付出了很大的心力吗?

  ■是付出很大心力,但是也并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以前也付出过很大心力,但是结果并不是努力就一定是好的。只是这次的设计的过程非常治愈我,因此和编辑、作者结下了友谊,我们三个人也是为了不向各自的现实低头,几乎是全情投入地去完成一个作品。设计是孤独的,是独自找路,是对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这本书让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出版社也给了很大的空间,出版社领导和编辑说,你想到的就去试,其他的不用考虑。

  □曾经做设计遇到与甲方分歧时,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

  ■遇到分歧的时候也会讨论,但是如果分歧很大很多,基本上最后也只能妥协。为市场、纸张、开本、设计方案各种妥协,太多了,不然没办法做下去。不过,我会衡量让步和修改是不是对书更好的选择,也不是所有的妥协和让步都是倒退,但是也确实遇到很多真的是倒退和受损的修改。通常对甲方的审美也会有一个预判,我会自己提前给对方想到Plan B,给出妥协的空间。不能坚持自己,这也是我的缺陷之一吧。

  □书籍设计师其实很难完全去表达自己?

  ■打个比方,那要看书籍设计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他/她是“导演”,那完全可以去表达自己,大多数情况下都还不是。都说书籍设计师是一个要隐身的人,要表达的是内容而不是自己。我想这里说的设计师要表达自己,应该指的是,能不能充分地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实现出来。那就要看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投资/制作方给予的信任和资源了,强强联合当然最好,有时候两者是强弱结合,有时候是弱弱结合,这两种都不会有好结果。

  □这本书是怎么卖起来的?

  ■当时在小红书上找了很多博主来推荐,有一个叫群岛艺术书店的号,是一个江苏的艺术书店博主。真的很感谢他们,他们做了20多条图文推荐,慢慢地后来就爆火了。

  □这本书这么热烈的市场反馈,是因为独特的设计吗?

  ■可能是这个布面刺绣和包袋的设计,让读者觉得有了链接感和新奇感吧。有读者也觉得布面的封面很治愈。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太多了,这非常遗憾。但这本居然成为了大家去炫美、去感受生活美好、去展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个作品,我觉得还满神奇的。(完整版请见编客实验室微信公众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3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0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论坛精粹
   第0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论坛精粹
   第0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专题
   第09版:中国编客
   第10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11版:中国编客·出版报道
   第12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13版:世界出版
   第14版:专题
   第15版:业者论坛
   第16版:精品精荐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2025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2025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0版:中国阅读周报·2025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新时代教辅图书编辑的必备素养
熊 琼:我是个没有代表作的人
从“库存书”逆袭成“千万级爆款”,这套书怎么做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编客·专栏12熊 琼:我是个没有代表作的人 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