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少儿图书引进版挖掘得较为深入的板块主要集中在奇幻冒险题材的儿童文学、科普、游戏益智、图画书等板块。大部分出版社引进的重点也集中在上述板块。那么,今后还有哪些领域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下一个“引进”热点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认为,从品类上说,目前儿童文学、图画书引进相对较多。公版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开发有些过度,对于新经典作品的挖掘还有待加深。而与国外同步出版反映当代阅读新取向、新思潮的引进作品还相对较少,需要培养编辑的眼光。至于,“国外图书衍生品的开发则是另外一个范畴”,“由于市场的差异等多种原因,风险还比较大”。李学谦觉得,近年比较值得欣喜的是,少儿图书的出版渐渐回归到“出版”这个本位。出版机构正在由过去单纯的加工向制造转变,对原创书市场的重视开始加强。
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认为,儿童科普板块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升温相信将会进一步挖潜,与此同时,儿童职业生涯规划类、儿童哲学类等可能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徐江觉得,“灌输孩子友善、分享、同情、亲情理念的图书板块被挖掘得比较深入,介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普、探险、自立自理方面的图书还有引进的空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王泳波认为,学前教育类比较有市场潜力。目前国内原创童书的选题撞车严重,图书的内容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新蕾出版社社长纪秀荣预测,哲学、艺术和教育等板块还有一定发展潜力。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可以说是国内专业少儿社中最早成功尝试,将引进图书成功转换成自主开发产品,实现反向书输出的出版机构。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在2003年引进德语儿童文学作品时,就意识到必须打造一个品牌来整合这些引进版作品,于是创立了“彩乌鸦”。历经8年时间打造,该社引进出版了20本德语国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引进的过程中该社借鉴国外童书在文本创作、装帧、插图等优秀的呈现方式,开发了“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该系列目前已出版13种,形成了规模效应,输出多国版权,法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即将出版。开创了中国童书从“引进、借鉴到原创,再到走出去”的新模式,也见证了中国童书市场的三个转变:从以编辑为本位到以读者为本位转变;从品种推销向品牌推广转变;从国外引进向国内原创转变。这样的例子还有引进自韩国的《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寻宝记》系列后自主创作了《我的第一本大中华寻宝漫画书》已成功反向输出韩国。
针对越来越深入的版权贸易合作,黄俭认为,引进版童书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的下降只是个时间问题,它必然会伴随着原创作品水平的提升和出版社营销力度的增大而改变。由于国内出版社出版引进版图书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国外出版方在向国内出版社授权图书版权时,往往是非全权授权,这会造成国内的出版社进行该品牌的后续开发时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国外出版方现在越来越希望和国内的出版社开展深度合作,合作模式的多样化也会给外版书授权带来新的问题。
引进版市场是否会出现瓶颈?
不论是大量新力量在试水少儿出版时的首选方式,还是老牌社进一步夯实自己基础的重要手段,童书引进一直备受重视。这个领域在未来是否会遭遇瓶颈已成为出版人关注的话题。
在童书版权引进方面,一些国际大社、大品牌总是备受青睐。由于知名动漫、儿童文学、绘本等板块能给出版社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出版社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对于国内出版社来说,很多图书产品已经做到极致,但是图书以外的很多内容都还没有涉及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古宏霞认为,目前我国的引进版图书市场还不够成熟,出版社应重视引进版图书的市场状况,不能盲目跟进。注重引进品牌的产业化方向,大力拓展儿童出版产业链,打造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新为抓手的儿童文化产业平台,加强宏观布局,是未来品牌引进的趋势。
纪秀荣则觉得,引进版图书在不久的将来遭遇瓶颈是必然的事情。一方面由于较容易实现本土化的图书资源已经被迅速瓜分;另一方面,引进版图书出版节奏快,很多国外的大套系在中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出版,而外国作家的创作速度较慢,这势必造成中国出版社在未来引进国外图书时碰到“等米下锅”的局面;此外,中国原创能力在不断加强,中国出版人将更青睐完全符合自己编辑思路的图书出版,而且引进版图书电子版权授权的限制也将成为它不可弥补的缺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傅里甫则预计,国内引进版童书的市场份额会受到影响,毕竟市场的容量有限,但引进版始终会是图书类别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突破瓶颈之道,需要在引进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原则,把握标准,引进真正适合自己出版社的产品,在选择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从出版物个体来说,“应该永远都有适合自己的精品,所以,也无须为这个担心”。
明天出版社总编辑傅大伟则认为,目前国内出版的引进版童书,从品种数量上来说,以图为主的童书占有较大比例,其次是在国外图书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畅销书和具有持久影响力的童书名作。国内出版社引进国外童书的原则无非是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童书来讲,社会效益往往又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让孩子看的书首先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家长和老师接受,才具有推广宣传的基础。
事实上,从当前现实来看,国内的童书市场早就扭转了引进版童书所占比重大于原创童书比重的情况。目前从畅销书榜单上就能看出,原创作品占据的榜单数量远远大于引进版童书。只是在一些细分类板块中,如图画书板块,引进版童书比原创童书市场份额高。未来图书市场上引进版童书的品种是增多还是减少,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喜好和国内童书原创能力的发展。单从品种比例上来讲,很难说引进版童书就存在瓶颈,国内少儿图书市场的规模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扩大,引进版童书的数量在持续增长的市场当中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下转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