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蓝有林
大众、数字已成主要定位
记者发现,随着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入,成为市场主体之后的出版单位如何进一步推动出版社的企业化、市场化进程成为当务之急,而市场嗅觉、策划能力、营销理念领先一步的民营书业自然成了“联姻”的主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与民营联手成立的新公司大多集中角力于大众出版市场,加上为迎接数字出版挑战而纷纷设立的新媒体出版平台,除新华传媒参股海通创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所伸多元触角较长外,二者很自然地成了业界众多新设公司的主要定位。
譬如今年6月,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换了东家,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杭州飞阅图书有限公司,定位为发行营销双方合作出版的图书。据该公司总经理卓巧丽透露,短短4个月时间,已基本完成了全国主要渠道的开户合作,并已发行包括《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引爆责任感文化》、《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等10余种图书。无独有偶,今年7月,经过近一年酝酿,长江文艺出版社与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长江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主营文艺、心理自助、旅游、科普等类图书策划出版,以建设品质阅读基地为主要目标,目前已建立的4个编辑部具备年销售1亿码洋的策划实力,据悉当月策划图书码洋已达1000万元。由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共同投资、去年年底挂牌的麦克米伦世纪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更是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儿童大众图书市场的知名品牌,当然也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原创作品推向世界的通道。
而今年以来,凤凰传媒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与合作,包括收购海南教材出版发行业务,实现海南教材出版发行一体经营;与BBC合作获得“天线宝宝”授权,进军早教市场。但更多的集中于数字化转型。比如通过收购拥有技术的厦门创壹成立凤凰创壹后,与省内38所国家级职教示范校签订2000万元研发合同;出资800万元收购游侠网54.5%股权,开启了公司在网游运营方面的尝试。其旗下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今年8月还联手南京报业集团等成立了江苏凤凰优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从内容提供、渠道运营到终端应用的数字出版全产业链条。部委社、大学社新设数字出版板块也不在少数,就连发行企业皖新传媒也致力于打造“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平台”。
有意思的是,继地方出版机构抢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资源,各大出版社抢占二三线城市资源也成了这两年的业界热点。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无锡广电集团共设大百科社江南分社,商务印书馆(杭州)有限公司暨蔡志忠工作室在杭州揭牌,湖南人民出版社韶山分社落户伟人故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今年分别新设了重庆工商大学分社、培华分社,而最新的消息,湖北科技出版社新近成立了襄阳分社和荆州分社,科学普及出版社与山西科技报刊总社举行了“联合组建科普出版社山西分社意向签约仪式”。从透露的出版定位来说,上述分社多以大众社科出版为主,部分定位为学术出版或全媒体出版,还有的则有志于教育培训市场。
转企、资本双推战略布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众多书企一边说并不看好当下市场,一边又新设部门成立各类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呢?卓秀丽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认为,出版业不景气目前几乎是共识,但困难再多市场还是存在的,“关键是要有好产品给读者,通路一步步改进更为畅通,最终找到一个好的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刘佩英认为,该社近年陆续设立了面向重点出版工程的社部项目部、面向培训市场的教育培训部、面对第三方合作的产业项目部、国际合作部以及新近设立的期刊中心,都是基于对市场和未来判断而设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各家广设新公司新部门,一方面是转企改制打破了过去的专业分工和条块分割,为出版社提供了多元拓展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则是成为市场主体后出版社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无论市场好坏,都要想方设法进行拓展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坐等。也有受访者表示,各大出版集团、出版社尤其是单体出版社,与民营书业、技术企业和业外公司携手新设公司,某种意义上也是出版社面对市场困境的一种自救。(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