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阅读周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者楼宇烈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国人精神之出路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楼宇烈以一本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国的品格》纵论上下五千年,详解中国文化精髓,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中国文化全景探寻,唤醒国人在大国崛起中的文化自觉。

  《中国的品格》(精装版)楼宇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4月版/48.00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青  芒

  “一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是其文化的外化。近百年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使很多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已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有感于此,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以50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厚积薄发,书写他生平第一部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国的品格》。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引导读者去关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去发现中国文化内在的品格与精神。

  《中国的品格》开篇便询问:“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伴随这个问题,楼宇烈讲述了中西文化之争和文化的全球化,继而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路在何方”。自西方一百多年前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的西化浪潮。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动着文化向全球化发展,一些世界强国的强势文化又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统。今天,“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温故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探讨中国人的精神品质,对增进国人的文化认同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

  《中国的品格》分为八篇,其中第二篇的人文精神为全书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品格就是“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的核心,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人本主义精神,这一特征又是通过人文教育形成的。中国文化虽然突出人的地位,但也非常尊重人生存的环境、尊重万物。因此,中国文化讲究“重天道”和“法自然”,又崇尚“人道”,重视礼乐教化。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品格。而现代社会最缺乏的就是人文精神。楼宇烈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挚爱,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展示了我们今天和平崛起的文化支撑。回归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唤起中国的品格,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急需的。

  除了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年沉浮,提倡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的品格》还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推动中国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人唯物质为高,趋之若鹜。但一个健康民族的发展犹如天平,物质与精神不可倾斜。正如楼宇烈所言,物质发展了,精神也要发展,在发展精神文明的时候,传统文化便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回过头在历史的沉淀中寻找今日精神之出路,绝非逃避现实抑或故弄玄虚。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教组成,三者都提倡人要反省自我、提升自我,讲求将经验与理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自然无为,因势利导”,推自然之势,用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间万物,这与现代人的追求不谋而合。

  也正是如此,《中国的品格》出版后,反响强烈,并入选多个国家图书项目,赢得广泛社会口碑,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出版报道
   第03版:商报·京东数据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06版:文学
   第07版:中国阅读周报·童书
   第08版:中国阅读周报·综合
   第09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0版:文创中国周报·艺术大观
   第11版:文创中国周报·创意城镇
   第12版:文创中国周报·创意城镇
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张佳玮:写字这件事,真好!
精彩导读
香港,一座城的文化力量
山寨书为何屡禁不止
学者楼宇烈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国人精神之出路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阅读周报05学者楼宇烈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国人精神之出路 2017-07-04 2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