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品德不应教育,而应培育。孩子品德的养成,应遵循“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一致性,相互作用,共同提升;还应基于真实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经历生活才能成长。
黄又绿老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20余年来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儿童哲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研究,曾荣获全国优质课奖,省、市、区小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受邀在省、市、区级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开展讲座100多场,她主张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运用绘本故事创设真实、具体的道德情境,运用儿童哲学教学策略组织哲学式讨论,有效引发学生思考、质疑、辩驳、对话。淡化德育中“必须”与“应该”的强硬性,用故事与对话触动学生的心灵,滋养德性、培育德行,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关爱性思维。
黄老师将自己在儿童德育方面多年的经验与心得汇聚成一本书——《以绘本滋养德性——小学品德整合课程教学设计》,该书已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她在书中以“整合”的概念,以“主题”的方式,呈现了大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了指导读者运用绘本进行哲学式的品德教育,书中附有大量绘本使用说明书和绘本资源库,让优质的绘本陪伴孩子成长。例如,书中选取了绘本《图书馆狮子》来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也让孩子思考人们建立规则的本意。让孩子讨论:狮子为了救助别人而吼叫时,是否违反了规则?通过引导,孩子会懂得,不论遇到什么误会和不公,都要坚持,不要害怕,雾霾终会被阳光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