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的《衔命东来:话说西北联大》是西北联大史研究专家姚远教授集数十年研究之功,特别是2015年以来,从陕西、北京等10余家档案馆摸排鉴真、梳理了2万多份关于西北联大的历史档案,以话说的形式,按“卷前导读”“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汉中”“卷末后话”的编排体例撰写而成。
西北联大是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南北呼应的高等教育两颗璀璨明星之一,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收容流离失所的沦陷区师生,培养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而且奠定了抗战时期及战后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根基。在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及加快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西北联大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的精神及“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重任”的办学宗旨,值得追溯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西北联大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按题名搜索“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仅有212条记录,没有一部系统展示西北联大历史的人文普及读物。
因而,《衔命东来:话说西北联大》的出版,可以说填补了全面地、准确地讲述西北联大历史故事的空白,是了解与研究西北联大的通俗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该书在谋篇布局上撷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从历史档案中发掘出了许多尚不为人知的人和事。例如,《西安临大校刊》报道杨秀峰教授投笔从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主持划定我国南海11段线国界线的傅角今及代表我国接收南海诸岛的郑资约均是西北联大后继院校西北大学的教授;西北大学郁士元成为教授从军第一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核燃料事业的奠基者张沛霖均毕业于西北联大后继院校西北工学院;植物病理学家李振岐院士既是抗战老兵,又毕业于西北联大后继院校西北农学院并留校任教;西北联大常委徐诵明既是病理学的奠基者又是中国新医学体制的奠基人;西北联大后继院校西北师范学院开创了我国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和电化教育等等。这些新发现通过作者通俗的文字叙述,极富感染力,438幅珍贵的老照片将史事衬托的更加翔实、生动。
从这些人和事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体会到西北联大办学宗旨表现出的传承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祖国辽阔西部的办学愿景,还能体会到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大义面前,与祖国共命运、与河山同沉浮,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对植根文化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培育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