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作为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流传于闽南、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华侨华人聚居区。在千百年的生活和迁徙过程中,勤劳勇敢的闽南人在山海间,创造出斑斓多彩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丰富着中华文明的画卷。“闽南童谣绘本”丛书的出版,正是基于闽南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积淀,旨在依托童谣这一传统形式,借助绘本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呈现方式,再辅以音频,为孩子们提供亲近母语文化的一个契机。
闽南童谣拥有丰富的词汇和优美动听的发音,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它的形成过程,是先民从中原迁徙到闽南,进而向台湾、粤东、雷州半岛等地,乃至向海外播迁的历史进程。该丛书所选的内容,既包含一部分传统童谣,又包含一部分全新创作的现代童谣。其立意的初衷,即为现代的孩子架设从历史到现实的桥梁,形成富有特色的母语教育文本。
该系列绘本注重传统童谣的传承和改造,使之适应现代儿童的阅读和念诵,并邀请知名画家,进行创造性的演绎,形成吸引孩子的经典版本。以《正月正》一书为例,该书选取闽南民间的节庆习俗,以数字童谣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12个月份中的民俗风貌;《初一早》介绍了农历新年中的生活习俗;《火金姑》《红蜻儿》《火金姑》等童谣呈现了祭祀、中秋赏月、婚庆等传统习俗,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闽南童谣绘本”中的相关作品注重选取各种类型的童谣作品,为孩子们营造特别的文化情境。例如,《婴仔摇》《摇呀摇》《摇金囝》等作品,提供的是亲子互动的摇篮曲,充满温馨、逗趣的亲情画面。而《一的炒米葱》《和尚弄破鼓》《猴和狗》《食桃?食李》等作品,则分别采用数数、绕口令、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诵读中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童谣作为儿童文学花园里的一类品种,需要具备儿童本位的立场。该丛书的编著者均为资深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在编创的过程中,注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取孩子们喜欢的题材,进行演绎和创作。因此,大部分作品节奏明快、率真质朴、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适合儿童阅读和朗诵,具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如《鼓吹花》中:“鼓吹花/慢慢仔爬/爬起厝尾顶/爬起哩树仔桠/滴滴答答嘭鼓吹。”牵牛花慢慢爬上屋顶,绽放花蕾的过程,寥寥几笔,就生动地描绘出来了。“闽南童谣绘本”丛书为孩子们呈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作家以妙趣横生的笔触,带领孩子们回归自己的生活文化,从母语出发,培养生活中的亲情,建立乡土情感。该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童谣绘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音乐性。
闽南童谣的普及,对于未成年群体具有良好的文化传承作用。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守护闽南文化的根脉,为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