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孙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建筑邦”的微信公众平台建于2013年2月。当时,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还未大规模爆发,我们还在运营建筑邦网站等平台。即便如此,“建筑邦”在建筑设计垂直领域还是做到了业界领先,平均单篇阅读量在5万以上,这个阅读量在网页时代都是极高的。
A:“建筑邦”现在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
现在的自媒体市场竞争很激烈,各自的运营已极为成熟,方式众多。在对2019年度出版机构自媒体top50(当然,我们也在榜内)进行调研中我们发现:从内容的展现形式来看,自媒体已经全面进入了短视频时代,各个自媒体制作的视频精美、内容丰富,这对自媒体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每个自媒体都十分关注与读者的交流,非常重视读者的情感需求,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知识服务领域的一个很好体现;当然,内容的质量依旧是自媒体运营的决定性因素,保证周期性地、足量地、高质量地发布内容是每个成功自媒体的基础。
Q:“建筑邦”在天津大学社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A:“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天津大学出版社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它承担了以下职责:将出版社优质的建筑领域知识内容通过碎片化的形式推送给读者,使读者实现快速的碎片化阅读;增强天津大学社在建筑设计领域出版物的影响力;通过碎片化的文章发布,收集读者的阅读信息和阅读反馈,为天津大学社图书选题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天津大学社知识服务建设提供依据。总体来说,“建筑邦”微信公众平台是天津大学社与读者交流的有效窗口。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运营,极大地提升了天津大学社的品牌效应、出版效率以及读者的认知度。
Q:“建筑邦”的调性和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A: “建筑邦”面对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摄影爱好者、建筑设计领域学者及学生,大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建筑设计机构、学校比较集中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建筑设计机构及学校,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建筑设计领域人才。这些读者体现出高学历、社交活动频繁、有自我展现欲望、语言能力强等特点。他们的年龄在18~50岁不等(在我们的网站端,用户的年龄会偏大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发布自己的成果)。所以,我们的平台在内容制作方面重视高质量、学术性、文学性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关于数据积累,每个自媒体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一个好的自媒体人,时刻关注读者反馈是极为必要的。当然,平台提供的各种数据也是我们进行分析的重要资料,具体的算法每个自媒体人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进行设计。最后,根据结论形成有条件的实施方案,方案要坚决执行。认真的态度和持久的坚持是自媒体人成功的关键,并无捷径可循。
Q:“建筑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A:“建筑邦”的运营是天津大学社建筑领域出版的结晶,除了直接负责“建筑邦”日常维护的团队外,我们每一位建筑设计领域的编辑都是供稿者。微观上讲,“建筑邦”直接来源于广告和销售的收益,大约有几十万,它无法完全覆盖运营成本;从宏观上看,我们每一位编辑都在“建筑邦”上获得了优质作者,每一本图书都获得了很好的认知,它对天津大学社建筑领域出版在全国排名的保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考量角度涉及出版社自身的组织架构及政策影响,出版社建设自媒体的目标是否清晰、战略规划和绩效是否合理、效应转化是否高效。如果做好这些,自媒体的盈利还是很好实现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自媒体能够实现直接盈利。在实现微观盈利的同时,很好地实现了宏观盈利,为出版社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些自媒体可以称得上是极为优秀的,这也是我们“建筑邦”发展的目标。
Q:“建筑邦”的内容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A:选题是每一个内容产生的起点。每一个周期我们会对建筑设计领域甚至整个建筑领域的学术发展、理念创新、新技术应用、思潮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当然,这里有些东西是超前于当下生产力和社会需要的)同时,我们很重视读者的反馈和数据反馈,这些信息为我们选题的制定和筛选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关于内容的制作过程,则沿用了出版的很多方法和管理模式。我们的内容在取材、整理、编辑、制作等方面都是精细的、符合出版流程。关于视频形式的内容制作,我们的调研和论证进行了半年之久。技术是每个出版社都能够解决的问题,社里本身也制作过很多教学视频。从内容定位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视频产品即体现建筑的美,包括形态之美、艺术之美、表达之美;也要阐述设计之魂,包括理念、文化、学术、思潮。同时,我们要确保我们的产品既不是教学片、也不是旅游片,应该体现建筑师的职业追求。
总的来说,一切的起点是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以及从读者最真实的阅读需求出发,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