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对于校园阅读来说,晨诵是一个小切口。而透过它,却可以看到学校的考量与斟酌,看到教师的困惑与取舍,更看到学生的浸润和成长。
在这次回顾与复盘中,晨诵显现出教学与阅读的双重属性。它在不同场景下,可以衍生成不同形态,并被赋予不同内涵,借此,我们或可从更多角度探索晨诵本身乃至书香校园建设。
晨诵热度提升
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校,晨诵都是值得开发的阅读空间。
早上7:50~8:15,是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的晨诵时间。这是至关重要的25分钟,它紧密连接着两天的语文课堂,既是对上一堂语文课的重温,也是对下一堂语文课的“预热”。
“尽量让孩子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时间背诵、朗读,学语文需要日久天长的积累。”作为语文老师的李旺琴最近有一个新想法,准备找一些现代儿童诗,让学生用晨读前5分钟齐诵。“孩子的童年应该是诗意的童年。”她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旺琴是当下许多语文教师的缩影——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学生输送阅读养分。事实上,晨诵不仅是教师关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近3年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成长教育周报》围绕书香校园建设进行系列报道,呈现了95所中小学阅读成效案例,报道范围涉及北京、广东、新疆、浙江、云南、贵州、上海、陕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47所学校在报道中提及“晨诵”,7所学校明确使用《新教育晨诵》《日有所诵》,4所学校编排了校本教材。山东省日照第三小学甚至将晨诵纳入教研范畴,开展课题《晨诵模式的研究》。该校研发的《晨诵与黎明共舞》获市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沙台小学坚持使用《日有所诵》晨诵已有10年。同时,学校精选《论语》《孟子》《老子》以及寓言、散文中易于儿童记忆、背诵和理解的章节,为一至六年级学生精心编排了960篇诵读内容,总计500万字。
相较优质读本,校本教材更能凸显学校特色,灵活性更强。例如,地处百脉泉畔、清照故里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第二实验小学开发校本教材《素读百脉》。贵州省贵阳市林泉小学组织全体教师收集有关“林”和“泉”的古诗词、散文、诗歌,编写校本《林籁泉韵》,供低、中、高年段学生分册使用。
据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实验小学语文组组长王晓静介绍,学校可以依据季节选择诵读内容,例如春读《春晓》、夏读《小池》、秋读《山行》、冬读《江雪》;也可依据节日选择诗词,例如母亲节读《游子吟》、中秋节读《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春节读《元日》、元宵节读《青玉案·元夕》。
把控内容难度是核心
选择难度适宜的晨诵内容,仍然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尝试在一年级引入了《声律启蒙》,但是孩子读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就把这本书放到二三年级来读。”据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教研主任马莉介绍,文体是区分难度的一种方式:一二年级以简单的韵文为主,三四年级接触小古文,五六年级学习短篇文言文。
一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记忆“黄金期”,课业量少,背古诗比较顺畅,学校引入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背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接着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300首》。三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所提升,这时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容易一些。从四年级开始,学校进入小古文背诵阶段,学生背诵《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晨诵内容一方面要与学生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要与教材有所关联。例如学到《司马光》这一课,教师会让学生读《史记》中的相应片段,加深对司马光的了解。部编本教材中《牛郎织女》是白话文,故事情节与文言文版有所不同。学生在晨诵时背诵同名小古文,感受两种文体在表达和诠释上的不同。“早上读完以后,学生发现小古文和课文是有联系的,他就会有融会贯通的感觉”,马莉解释道。
“晨读与课堂教学有区别,选取的内容应适合各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广东省肇庆市德城镇第一小学负责校本部传统文化工作的教师梁小涓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易对《成语故事》产生兴趣,学生从中领会成语的精简及寓意。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强一些,学校推荐三年级诵读《诗经》《孙子兵法》中比较容易理解的部分,四五六年级阅读《史记》《孟子》《幼学琼林》。
在云南省宾川县蹇街完小,晨诵内容由各年级教研组长筛选,难度符合学生实际,题材与学校“主题月”相结合。例如,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学生诵读《孝亲颂》;10月1日是国庆节,学生诵读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在教研组长准备的文字材料中,难度较高的字词都注上了拼音,如《十六字令三首》中的“锷”,《清平乐·会昌》中的“溟”。校长谭家武表示,“这实际上对教研组长提出了很高要求,他们的文化底蕴越浓厚,越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诵读内容。”
“如果有系统的、适合学生晨诵的分级图书推荐给学校,可供老师和家长自由选择,当然是非常好的。”据河北省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团结路校区(下文简称“金华团结路校区”)语文教师南晓丽介绍,目前教师主要有三种筛选方式:一是选择经典篇目,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二是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三是教师和家委会共同研讨选定市面上适合诵读的图书,如《日有所诵》《小学生小古文100篇》等。
晨诵课程呈体系化
有教材、有教案、有检查,一些学校将晨诵作为课程进行管理。
“放假之前,学校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师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下学期的晨诵。”金华实验小学团结路校区教师张超良表示,学校将晨诵作为微课进行管理,有教材、有教案、有设计。教师在假期翻阅大量晨诵读本,筛选后将图书上报学校,并按照学校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据本学期学校晨诵读本统计,一年级晨诵书目有《声律启蒙》《千字文》;二年级晨诵书目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写给童年的诗》《世界著名儿童诗》《给孩子读诗》;三年级晨诵书目有《日有所诵》《给孩子的古文》。
晨诵课上,教师有备而来,能够准确解读古诗词。为了提高晨诵的趣味性,有教师配乐、打快板,甚至有班主任把非洲鼓、尤克里里搬进教室,打着鼓点给学生编排诵读内容。金华团结路校区实施“葵花奖章”学生课堂评价奖励机制,背诵快、声音宏亮的学生能够获得“葵花币”,坐姿端正、善于倾听的学生也能获得“葵花币”。张超良说:“不仅仅是优秀的孩子能得到‘葵花币’,所有学生只要有进步都能得到它,教师要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生长点、闪光点。”
每天值班校领导、教导处教师进行两级检查,并及时反馈。针对开展得好的班级,领导会在教师微信群里上传一段两三秒的视频、一张照片,或是一两句点评语,让教师有荣誉感。每年12月,金华团结路校区举办晨诵微课程的展示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另一个方面也激励教师把平时的晨诵做扎实。
在新疆农大附中小学部晨诵的25分钟里,前5分钟是一节“分享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分享,可以是内容介绍、人物分析、阅读感悟、推荐理由,也可以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每月教师进行一次阅读分享,每学期有3~4次教师分享的机会。马莉表示:“学生非常喜欢,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就是不仅仅自己在阅读,老师也在共同阅读。”
在每周三晨诵的半小时,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有两种开展形式:一是学校组织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师通过广播引导全校学生共同晨诵,班主任在教室内辅助教学;另一种是语文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个性化实施。校大队辅导员陈玉兰负责提前审查教师课件,她主要考量环节难度的适宜度。陈玉兰举了个例子:“比如有时候老师会直接让学生吟唱,我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会建议老师先‘正音’,再循序渐进。”期末,有的班级会举办一场诵读会作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