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学/劳动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省五峰县
在耕读教育中守望乡村振兴梦
五峰县幸福小学学生在青岗岭茶场采茶
五峰职教中心学生在茶园跳茶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海颖

  2021年春种时节,湖北省五峰县为乡村振兴发展开新渠引新水,推动乡村耕读大学堂在五峰县落地生根,以政府牵头、区域协同的”合作社+研学+营地+农户”的“新乡村耕读劳动教育”为振兴发展播下愿景之种。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老的字眼中流淌着民族的根脉,而它又该如何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五峰县期待在实践中找到一个创新型答案。

  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的思考与情怀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首次提出“开展耕读教育”、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乡村教育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新时代乡村教育如何快速融入乡村振兴?五峰县选择了新时代乡村耕读教育这条路径。

  湖北省五峰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发展优势与机遇明显。一如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峰县委书记陈华所描述的那样,五峰县的特点就是一杯“土凉茶”:灿烂厚重的土家族文化,平均海拔1100米造就的凉爽气候,遍布2372平方公里山水间的茶园,构筑了五峰“土家茶乡”的美丽特质。实际上,五峰县域不仅能为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更有与武汉市开展对口帮扶以来积累的政策、人脉、感情与机制资源。

  武汉市对口支援五峰县始于2009年三峡对口支援工作,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由武汉市对口支援五峰县。十余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动,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发展合作、干部人才选派和培训等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援,为五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动能。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五峰人民冒着凛冽的寒风、走过崎岖的山路为武汉人民送去蔬菜、腊肉。而这一份厚重的情谊也跟随发展思路一起走进了乡村振兴新时代:武汉市与五峰县在教育人才合作方面,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教育交流的诸多成果基础上,面向教育内涵式发展,聚焦育人方式变革方面的深度合作。为此,五峰县委县政府引进武汉文科生态有限公司专业投资机构建设了“乡村耕读劳动实践教育大学校——三峡茶乡新劳动教育营地”,营地涵盖职业中学劳动教育基地、“采花毛尖”茶厂劳动教育基地、茶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青冈岭茶劳动体验基地、全县精选20~30个自然乡村依托乡镇政府支持规划建设“乡村新劳动教育微基地”等。

  五峰县“乡村耕读劳动实践教育大学校——三峡新劳动教育营地”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梦想——通过耕读教育为乡村培养热爱乡村、熟悉乡村、留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并通过这些本土人才吸引更多外地人力资源,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有梦就启程。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的第5天,五峰县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批耕读教育共建者。

  融合共建模式下的耕读教育

  2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冬新、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祝胜华、宜昌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翟秀刚一行组成的调研组,前往五峰县就共建乡村耕读大学堂进行实地调研,在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五峰县域耕读劳动实践教育新模式。

  耕读文化传承千年,影响了中国文学、农学、科学与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冬新进一步认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耕读文化,重视农业生产、教育、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伴随着耕读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教育发展史,古代的耕读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原生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简单结合。而时至新时代,耕读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有了新的内涵和生机。

  事实上,针对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现状,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旨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陈冬新表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耕读教育,紧扣乡村振兴和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两大国家战略需求,为城乡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农业劳动课程资源,特别是能有效弥补城市学生劳动基地不足,促进城乡大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共成长。因此在乡村开展耕读教育,既是大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优质场地,也是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三农”的了解的最佳途径。耕读教育也能借助开展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带动家长及社会各方面人士深入乡村,深度了解乡村、农民、农业,在乡村消费的同时促动新商机,从而拉动乡村文旅产业链发展。

  此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一行和五峰教育局局长唐少华及部分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一起,先后前往五峰渔洋关镇沙埫村、清水湾村、王家坪村、仁和坪镇杨家埫村、长乐坪镇白岩坪村考察教育文化资源,并与该县教育局、上述五个村的村委会就以合作社形式共建乡村耕读大学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乡村耕读大学堂将吸引城市大中小学生到五峰开展真实的农耕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有效破除劳动教育场地制约,形成政府牵头、区域协同的“合作社+研学+营地+农户”的“新乡村耕读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模式,为更多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耕读教育的深度开展,将是一种协同的融合发展。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五峰教育局共同组织专家团队,为乡村耕读劳动教育营地研发系统化的课程资源,构建形成跨学科融合的、适合城乡大中小学生开展传统劳动与新形态劳动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基本形成五峰县域耕读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空间系统建设。五峰县域将以“乡村耕读劳动实践大学校——三峡茶乡新劳动教育营地”为依托,为全国大中小学生提供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大课堂。

  五峰县新乡村耕读大学堂,从泥土芬芳中走来,在现代化的发展思维和运维模式之下,期待可以为乡村振兴、少年强国贡献一个新探索模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高端特稿
   第06版:分销新视野
   第07版:世界出版/中外交流
   第08版:传媒新媒
   第09版:行情报告
   第10版:研学/博物馆教育
   第11版:研学/劳动教育
   第12版:精品精荐
美丽右江游景区入选广西白色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在耕读教育中守望乡村振兴梦
雷鸣强:纠正劳动教育偏颇 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以“贡柑农业”输送人文价值与科学素养
广东省从优秀课程资源切入深化劳动教育
贵州省毕节市研学旅行协会成立
中国图书商报研学/劳动教育11在耕读教育中守望乡村振兴梦 2021-03-09 2 2021年03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