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和文科处、中国西南濒危文化研究中心、国杰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西南濒危文字丛书发布会暨东亚古文明研讨会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教授唐作藩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中国西南濒危文字”丛书对展示和保存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之形成以及东方智慧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由赵丽明、孙宏开等专家学者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抢救、整理与研究”有11个子课题相继完成,内容涉及川滇达巴文献译注、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译注、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译注、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译注、争伍东巴文献译注、他留人铎系文献译注、水族水书文献译注、木雅藏族经书译注、尔苏藏族沙巴经书译注、松潘藏族古本历书译注、油米汝可东巴文献译注。
为切实抢救和保存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料,保证项目的学术质量,作者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0余年来,每逢寒暑假,清华师生们便来到西南大山,走村串户,访问民族文化传承人,搜集珍贵的民族文献。他们首先请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发音,记录其基本词汇,研究归纳其语言系统。然后,又请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对其文献逐字逐句进行多重对照解读,并与传承人反复核实。由于解读者汉语言文字能力不高甚至缺失,这一解读工作并非一时一地就能完成。清华师生还曾邀请传承人来清华大学做解读工作,也曾多次前往当地以完成某一子项目收集文献、记录语言、解读文献的工作。(童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