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海颖
与其说樊登读书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赛道,不如说这个以“读书点亮生活”的品牌在尝试满足一个群体的深度需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家庭生活。
这个群体,就是正在养育“国之未来”的3亿父母。
这么来说,这件事似乎就更有挑战,也更值得期待了。
无法预估“产出”的投入
截至2021年10月,樊登读书APP上,音频《正面管教》的播放量达8601.5万次。除此之外,在一级菜单“樊登讲书”的“家庭”栏目所包含的51项音频中,36项专门面向亲子育儿,其中《陪孩子终身成长》《父母的语言》等28项音频播放量在1000万~5200万次之间;部分今年以来新上线的音频迅速逼近千万次播放量,如6月上线的《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播放量达987.3万次,9月上线的《硅谷超级家长课》在1个多月内实现了792.1万次的播放量。
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是强烈的诉求。而不断发现并满足用户更多的诉求,正是樊登读书创办8年来持续深挖阅读、激发自身创新热情的动力。这一次,樊登读书期待帮助3亿中国父母提升做父母的能力。2019年底,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与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联合发起了一个为0~18岁孩子父母打造的学习中心——“樊登读书·新父母”。正如樊登所说:“教育不应该是一份苦差事。说起教育孩子,如果我们感到的都是疲惫、焦虑、痛苦,我们的方法一定错了,需要换一种思路。”
新思路从哪来?“樊登读书·新父母”首先决定联合家庭教育领域的知识大咖为父母们开课。2020年6月,樊登读书APP上线“新父母”栏目,第一季首推五大通识必修课:樊登的《成就孩子,12堂优秀父母养成大课》、朱永新的《带孩子阅读就是带孩子创造自己》、家庭心理咨询师金韵蓉的《高情商亲子沟通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的《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专家付立平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从教养理念、心理学、学习力、沟通力、大阅读五方面,取自心理学与教育学权威领域成果,从认知、方法论和实操角度帮助父母奠定基础性的素养。截至目前,五门必修大课全网播放量已超1000万。
随后,0~3岁父母实操宝典、4~6岁父母实操宝典、7岁+父母实操宝典等年龄段的组合课上线。面向个性化问题的《超实用的二胎养育必修课》《如何做好青春期启蒙》《好爸爸修炼指南》等课程陆续上新。“樊登读书·新父母”的系列课程逐步实现系统化的菜单构建。
显而易见,“樊登读书·新父母”的期待得到了用户第一步的积极反馈。不断增长的课程销量,就是一个证明。这也回答了樊登读书起初从商业角度考量的一个问题:当一位家长为自己购买培训,却要在孩子身上等待不可量化、不知时限的成果,会有人为一份无法预估的“产出”买单吗?
事实上,无论对于面临发展需求的樊登读书而言还是对于面临教养困境的父母而言,家庭教育都不会仅仅是一门生意。比起一份有价的培训,唤醒整个家庭自觉而持续的成长力,是更珍贵的选择。
有的投入注定无价。它所能带来的,很可能超出想象。
做复杂但有意义的事
面对跨越纯商业思维的心境,“樊登读书·新父母”的想象空间在哪里呢?研发与构建动态立体的成长体系,帮助3亿中国父母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以自身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发,“樊登读书·新父母”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家庭生活”为愿。显然,对于这样的目标而言,只有课程还不够。
“我们其实是选择了做复杂但有意义的事。”“樊登读书·新父母”业务负责人赵忆雯说。
这句话的运作逻辑具体贯穿在三条线上——新知线、成长线、关爱线。在新知线上,发觉、唤醒是第一任务。“樊登读书·新父母”在视频号上开通了一档“新父母说”的科普短视频,起初只是每周一更,很快就积累了八九万的粉丝。这说明,很多父母已经产生了觉知,主动想要找路径、找资源了解并解决问题。这时候,“樊登读书·新父母”的线上大咖课程从专业的理念、知识的角度进行输送,父母们自然容易产生在沙漠中喝到水般“解渴”的感觉。
然而现实中,“听君一席话”的醍醐灌顶之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道理都懂,但做不到”的现实打败。针对这个问题,“樊登读书·新父母”在成长线中给出“从学习到练习”的进阶路径。这条线主打社群以及O2O,是重服务的一环。2021年,“樊登读书·新父母”基于微信社群做了7期“新父母训练营”。入营父母在14天或者28天里通过直播课、录播课、共读书单、作业打卡、导师点评、班主任辅导,围绕一个主题完成一个学习周期。而依托于全国几百家的樊登书店,“樊登读书·新父母”逐步尝试线上线下贯通的“双师”主题活动。在樊登书店(北京回龙观店)举办的亲子阅读主题活动中,线下导师以朱永新教授的线上课程《带孩子阅读就是带孩子创造自己》导入,然后以某一本书、某一个阅读方法、某一个阅读主题进行现场互动练习。成长线就是要引导家长有学有练,在生活中反复实操,使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有真实的感受和提升。在这一环,“樊登读书·新父母”更清晰地展示了核心用意:在场景中解决父母们的真实问题。比起易传播、单向输入的线上课程,这个步骤显然复杂多了。谁来引导?答案涉及成长线的另一个侧重点——培训新父母教练。
“樊登读书·新父母”对新父母教练设计了一整套系统的培训方法和严格的评估体系。从最初通过基础认知、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层考察的种子筛选,到线上专家全程指导、线下案例实操汇报结业,再到后期每年60个学分持续进修后的重新评定,都是为了让新父母教练的赋能效果不仅仅停留在一纸证书上。简单的几句话,背后却需要很大的定力和努力。到目前为止,每一个新父母教练都要经过面试和选拔。从知道到做到,让一个人影响更多人——“樊登读书·新父母”对于新父母教练的事业延展还有更长线的预设。那就是更具服务深度的关爱线。
目前来看,关爱线还没有明确的落地。但在赵忆雯的描述中,它会在商业和公益两条路上寻找空间。新父母教练一旦成熟,会有一部分头部力量开展轻咨询业务,对家庭成长规划进行设计、追踪,针对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私人医生”式的服务。项目如果得以迅速壮大,期待可以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性的公益普惠服务,让更多人有能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新知线、成长线、关爱线构成了深度进阶的可能:知识型产品——社群类、O2O类产品——认证培训、家庭顾问。这其中融入了一个机构对教育的深度理解,对受众的深度关怀,对社会发展的道义担当。
长久且无条件的爱
“樊登读书·新父母”于2019年底发起,正好赶上国内家长主观自我成长需求最明显的时期: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极大暴露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的短板。事实上,国内家庭教育在近几年正处于深度变革期,早在疫情前家庭教育就成为了政策利导的方向。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施行。今年开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也正是对此的铺垫。
家庭教育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正迎来变化的契机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将是一个体系化的建设工程。这样的大背景,“樊登读书·新父母”并不仅仅是樊登读书在一个风口下布局的商业化赛道。正如樊登读书APP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郭俊杰在今年世界阅读日正式对外发布“樊登读书·新父母”这项新业务时所说:樊登读书的创业发展,是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是在能够对人们工作生活有实际作用上下功夫。”
截至2021年10月,樊登读书APP的用户数超过5000万,再加上27家省级运营中心、270多家市级运营中心、1400余家服务中心,这些为“樊登读书·新父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樊登读书·新父母”在北京、上海、长沙、武汉、广州、珠海、青岛等地进行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用户调研团队每天都在一线做家访,在家庭生活中寻找最真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生成最被需要的服务产品。目前,“樊登读书·新父母”的上线课程并不是海量内容的平台思维,而是以精选、推荐逻辑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选择。每个主题只请一位主咖,用最精炼、精短的方式为家长讲透,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将课程无限放大。在每一位家长身上,“樊登读书·新父母”坚持不制造焦虑、不浪费时间、不追逐流量。
“樊登读书·新父母”为服务家庭教育的变革发展提供了探索动能。随着探索向纵深拓展,势必有更多力量加入其中,共同成为服务3亿中国父母的支柱力量——也许恰可以用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的三个支柱来表达: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如果孩子知道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着,他的一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走过去。”事业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