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笔者结合10多年来从事教育读物编辑工作的经历,从初始的大量但单一的案头稿件加工,逐步发展为协调跨部门出版项目、参与营销策划,再到当前结合融媒体进行教育出版创新、谋划知识服务的标准化等,能切身感受到时代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编辑,除了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应用专业知识打磨书稿,消灭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文字性等差错,还要提升对外界信息的捕捉能力、了解营销知识并运用与时俱进的宣传手段、学习必需的与人沟通的技巧,谋求“伏案能审稿,登台会宣讲”的个人发展目标。新时代对编辑素养内核视角可概括为:新时代编辑要时刻绷紧政治导向弦,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内核,注重沟通能力的提升,从而对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结构进行更新升级。
编辑如何才能对自身素养内核进行升级换代?
在持续充电中提升内力。编辑需要以终身学习为核心明确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二是要把任何时候当作学习的起点。三是要了解终身学习的难点以便“对症下药”。明确以上三个方面后,我们就要付诸行动。首先,认识舒适区的利弊。其次,在具体工作中梳理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再次,充分利用当前科技成果的便捷。在编辑功能不断扩大强化的当前乃至未来,编辑从业者必须心怀坚定的终身学习理念,借助随时随地的良好学习条件,发挥这些条件的优势,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通过行动提升政治素养、扩充文化知识储备、掌握沟通技巧,不断铸炼自身素养内核的驱动力。
获取他人信任的人际支持。编辑个体除了自身要不断进取,还要科学合理借助他人的力量。在向信任的他人求助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人际支持,还能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从而更高效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发挥出版社的平台力量。作为编辑,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出版社平台的支持,依托平台资源力量可以促进自身成长,再反哺出版社,与同事合力推动出版社发展。在这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编辑成就了自身素养内核的强化,助力了出版社高质量发展。在依托出版社平台力量打造自身职业素养内核方面,笔者有三点提醒。
第一点是编辑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出版社的专业定位和专业目标,从而保持与出版社发展理念的一致、目标的一致。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幕后者,对个体而言编辑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不需要体现个人价值。但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性质的改变,编辑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在职业认同上发生了改变,在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积极团结度和职业行为倾向等多维度上都有所考虑。编辑了解自身所效力出版社的整体规划、发展目标,能对出版社产生良好的归属感,更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从而树立积极正向的职业认同,产生和出版社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效果。在这样一种正向合力中,编辑个体能更顺畅、更高效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第二点是争取做到人适其岗。政治敏感度、文化知识积累、专业能力分别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源力,编辑需要发挥出基础和源力的作用,才能逐步形成内化的素养力量。这需要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分析自身工作状态,坦诚地与出版社管理者交流,力争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能。一个对自己工作始终处于抱怨状态的编辑,谈不上职业素养内核的打造。
第三点是用心激发职业生活的活力。在工作学习中,编辑往往因长期接触的内容变化不大,形成流程化操作导致的枯燥感,甚至产生职业倦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出版社组织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活动,如优秀编校稿件传阅交流会、编辑业务专题比赛、经典产品打造案例分析会、社外团建等,给自己的职业成长路途中设置一些跨越后有成长收获的关口、增添一些能在回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温暖事情……生活本该丰富多彩,编辑工作亦该如此,有活力才能迸发创新思维,活力也是职业素养内核的营养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