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武
《晏阳初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精选晏阳初先生于1918年至1949年间著作中选录的部分文稿,收录并集中反映了晏阳初关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方面的主要探索历程及思想观点。具体阐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往法国的华工团体中兴起的平民教育,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城市轰轰烈烈开展的识字运动,以及由平民教育转向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著名的“定县实验(河北)”到“衡山实验(湖南)”“华西实验(四川璧山)”等一系列持续不断、规模宏大、计划周密、系统分明的社会改革运动,老一辈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这四大教育来医治新中国成立前的“愚、穷、弱、私”等社会痼疾的艰难历程和可贵探索。
该书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和概念——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又称公民教育,既非贫民教育,也非阶级教育。它更多指涉教育的广度与覆盖面。当今时代的公民教育,更多就教育的正当性而言。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多相适配的发展力和动能要素,除了必备的教育类别范畴,新时代教育还更多侧重素质教育、网络数字教育、闲暇教育、教育公平,关注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习体验感与获得感、搭建新型在线教学空间、完善终身教育与持续性学习力,教育家和教育研究者们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变迁的态势,审时度势地提出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着力点,稳稳把控教育制度的走向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升级,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人学生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做好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更加有效、更切实际、更具多样化和针对性的举措。
首先,成人教育要先育人。这个育人是指满足成人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渴望,为他们提升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让学生得到货真价实的知识、技能、资质等等,帮助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知识能力水平,促进职业发展。
其次,要育心。成人学生有一定社会经验,受各种价值观影响较大,思想和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功利性、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和团队意识等特点。要想改变个体认知,就要想办法拉近学校和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课程导师的一次耐心讲解,学务导师的一次温馨提醒,技术团队及时而专业的服务支持,多样而轻松的集体学习机会,都可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对老师的亲近感,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
最后,是育魂。在学生对课程满意、对教师敬佩、对学校认可的情况下,对成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升思想水平、职业道德,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尚灵魂。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将符合成人思想特点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价值判断等隐形内容徐徐注入。
晏阳初认为教育如果只关注理论而不参与实践,就会导致两者都无法达到预期成效。因此,在当前教育探索过程中,要积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研究,并能与理论相结合,树立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将所学理论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有效地运用,紧密联系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各种能传播教育价值的活动,在实践中展现自我和锻炼自我。100年前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所倡导的教育核心、教育内容和教育原则对现今的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