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集团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推进全民阅读再升阶!

  关键词  全民阅读  数字化  传统文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两会特派记者  王双双  陈  麟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多处关涉文化产业的内容,比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等。这些内容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并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两个“首入”为出版业提供指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文化出版领域的相关内容中,两个“首入”引发关注,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文化思想于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今年年初召开的2024年全国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会议也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出版业而言,这一思想将持续引领业界自觉学习,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首入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足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文化数字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从近年来相关政策可以看到,我国不断加强数字文化产业顶层设计,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举措。比如2017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2020年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我国数字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进一步指明方向;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内容生产是文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根基,对出版业来说,未来仍需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化内容生产水平,保障数字文化新业态长远发展,助力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全民阅读”连续11年写入报告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受书业关注的还属“全民阅读”。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回溯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民阅读”的表述变化:2014年至2016年的表述是“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则是“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让出版发行业上下极为振奋。经历从2018年到2021年的“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22年和2023年的表述则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一致。从“深入”到“深化”,足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聚焦于“全民阅读”。如何深化全民阅读?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顾青倡导深度阅读、加大经典图书的推荐力度。他认为,在网络阅读盛行的当下,恢复读书的本质,提升自我水平,才是全民阅读最重要的事情。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意在更高质量地推进这项工作。阅读活动应常态化、持久化,渗透到每一位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告诉记者:“文学的意义在于读者的阅读,文学所蕴含精神力量的传递也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实现。”因此,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他建议建立“作家文学阅读大使”荣誉制度、打造权威的文学阅读榜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认为,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党和政府作为倡导者和引领者,加强统筹、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基于此,她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文化服务能级,加速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提案。她建议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加快推动线上线下、实体阅读空间和数字阅读平台同步融合发展。

  对于教育领域的“全民阅读”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推进校园“书香京津冀”建设。在他看来,以“书香京津冀”建设带动全民阅读,既能促进三地全面协同发展,又能在全国树立示范引领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4月23日宣布,2024年起将把这一天定为“香港全民阅读日”。今年两会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天地图书董事长吴静怡建议粤港澳三地共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民阅读文化”共建共享平台,推动我国香港的全民阅读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联动及同频共振,相互借鉴学习,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和文化影响力。

  古籍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与数字化呼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竭的富矿宝藏,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是出版与学术研究互动的丰厚资源。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在今年的两会议案和提案中,传统文化依旧是关注的重点。

  古籍出版人才短板亟待补足。从业37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李岩对出版依旧满怀深情,也深知古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说:“与其他出版类人才不同,古籍出版人才需要一定的学术专业积累,培养周期较长。”希望未来高校与出版企业之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措并举培养高端古籍出版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也关注到古籍工作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她在今年《关于提升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水平灵活用人机制的提案》中建议学校教育阶段,借鉴国外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方式,整合学科设置;建立稀缺人才的绿色通道,有效补充公藏单位和社会机构的人力资源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宁持续关注古籍和古诗文的当代传承与传播,她今年的提案为《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项目评价与人才奖励机制》。她建议评选国家级、省级古籍工作先进个人,同时以“古籍工作青年先进个人”称号评选古籍青年优秀人才,激励更多青年人才从事古籍工作。

  古籍数字化激发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一直很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去年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呼吁,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字和阅读的力量,引发广泛关注。今年,陈天竺仍将目光聚焦于此,但是她的研究角度更加深入,古籍活化利用就是其中之一。她认为,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使古籍中的智慧精华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古籍活化才能让古籍走出学术“象牙塔”,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因此,今年两会她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古籍活化利用的建议。

  民进中央也提交了关于推进古籍数字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案,其中多处强调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性,古籍数字化是新时期保护、利用好古籍的有效方式,建议强化古籍数字化人才支撑,对现有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优化公共机构古籍数字化关键设备配置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年度好书
   第06版:集团产经
   第07版:业者论坛
   第08版:研学
   第09版:分销新视野/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
   第10版:分销新视野/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年度好书/广告
   第13版:出版报道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出版报道
   第16版: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2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3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4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5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6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7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8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29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0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1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2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3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4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5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6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7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8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39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0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1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2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3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4版:伦敦书展英文专刊
   第45版:中缝
   第46版:中缝
2024出版集团做什么怎么做
推进全民阅读再升阶!
基于“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图书销售榜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集团产经06推进全民阅读再升阶! 2024-03-08 2 2024年03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