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界出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I快速迭代国际出版商应对之策
图1、2均为AI生成的图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渠竞帆

  为提高大语言模型的功能,AI技术开发商将出版商的内容资源,尤其是盈利项目投喂给大模型,由此导致与出版商之间纷争不断,围绕AI引发的侵权案件也相继涌现,其中以《纽约时报》起诉Open AI和微软公司未经授权大规模使用版权内容一案最为熟知。

  大语言模型的代表ChatGPT自2022年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2个月内突破1亿,截至2023年年底增至1.8亿。免费获取、无需购买设备或经过培训即可使用的便捷性使其迅速在全球普及。今年2月,Open AI公司发布的文生视频软件Sora再次引起各行业,尤其是影视公司的巨大恐慌。而事实上,AI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存在已久。

  AI引起各种纷争

  几十年来,机器学习(ML)和自然语言学习(NLP)工具作为AI技术的主要分支,已被整合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软件中,如在AI助力下,微软的Word软件和谷歌的Gmail软件可帮助用户进行拼写和语法检查;微软的PPT软件可提供写作、设计和版式建议;苹果的Siri和亚马逊的Alexa等虚拟语音助手运用NLP技术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回答其提问;电邮软件可帮助用户筛选信息、检测垃圾邮件并提醒发送邮件;聊天机器人则在大语言模型支持下提升客服水平并生成产品推荐。

  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公司均在加大马力开发大语言模型。然而它引发了版权图书被用于大语言模型的侵权起诉,作家纷纷指责这些公司“刮取”其作品和其他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应得到经济赔偿。从2022年至今,美国各地已发生十多起作者、报社、出版社对Open AI、微软和Meta等公司的起诉案,均因缺乏法律支撑被驳回。

  与此同时,AI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图书出版的书封设计、编辑校对和营销推广中。对此,处于终端的读者是否愿意为AI生成的作品买单?这一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一些出版社因使用AI生成的图像作书封,受到读者指责,如美国托尔出版社(Tor Books)近期出版的《分形噪音》(Fractal Noise)和《哥迪卡纳》(Gothikana),因书封使用AI生成图像而受到批评;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公司出版《血与土之屋》(House of Earth and Blood)时因书中插图由AI生成受到指责。一位BookTok博主(@emmaskie)发布视频称:“我们不能允许AI生成的任何东西渗透到创意行业,因为它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封面上。不可想象不久的将来,在出版业,将由AI生成的图像取代书封艺术家,由AI大语言模型取代图书编辑作出购买书稿的决策。”亚马逊近日也删除了网站上几部金·查尔斯(King Charles)使用AI写作的关于癌症诊断的作品,作品在好书网(Goodreads)上曾引起网民“炮轰”。

  而在另一个场景,使用AI创作却帮作者赢得了大奖。日本作家九段理江(Rie Kudan)在今年1月荣获日本芥川文学奖后坦言,其获奖作品《东京同情塔》中5%的内容使用了ChatGPT,一时引发对AI介入传统出版的热议。外媒评价认为,这本小说聚焦一位女建筑师,背景设定在AI成为日常生活核心和不可或缺部分的未来世界。作者希望由此探讨人与AI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共存中释放创造力。作品中不可分割的AI元素,为其使用AI提供了背书。评论家持支持态度:作家在构思中使用AI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才华的作家会将AI巧妙地用于写作中。作家本人也表示,使用AI,可以让她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AI工具助力出版优化增效

  AI在出版层面的应用离不开两端的推动。一端是AI赋能者,一端是AI应用者。AI赋能者包括技术大鳄、拥有尖端技术的AI初创公司,以及处于思想前沿的研究机构,它们致力于实现自动校对、编辑、生成和提炼内容。AI应用者包括传统出版社、独立作者,以及新兴出版平台,它们致力于推动自身业务,带动出版进入数据驱动的新时代。

  从AI赋能者层面来看,目前服务于出版业的有几家活跃的AI初创公司。美国的“真实的舞台”公司(Veristage)由资深出版人托马斯·考克斯(Thomas Cox)和托马斯·明库斯(Thomas Minkus)共同创建,专注于使用ChatGPT和Claude等大语言模型工具,分析文件并生成指标、编辑/营销资产、销售物料,为出版商提供分析洞察、不同格式的文本转换,以及编辑、营销和销售等增值服务。

  德国的Inkitt出版公司创立于2013年,霍兹布林克出版集团董事长斯特凡·冯·霍尔茨布林克(Stefan von Holtzbrinck)和企鹅前CEO迈克·波顿(Michael Lynton)向该公司注资3700万美元,通过研发AI生成图书、有声书、视频和游戏。目前该公司保持欧洲第八、德国第一的增长速度。通过数据处理并运用自有专利的算法,判断最有商业潜力的图书,之后在Galatea网站销售,该网站用户数已达3300万,其推荐作家中一半已登上畅销书榜单。去年底,该公司基于其爱情小说推出短视频版移动平台GalateaTV,平台上提供“选择音频主播”、图画小说生成器“人物聊天机器人”(Character chatbot),以及内容摘要等AI工具。该公司还计划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个性化小说,使用DeepL进行机器翻译,生成适合读者不同需求的有声书、视频和游戏。2022年,Inkitt公司进军美国,在旧金山设立总部,有打造“二十一世纪的迪士尼”的宏伟规划。

  英国的Shimmr.ai公司专注于运用AI技术进行图书营销。该平台使用NLP技术,从类型、情节、主角、大反派、主题、情感等方面分析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故事的情感走向,由此向不同读者推荐感兴趣的图书。从分析到推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基于结构和价值、兴趣、情感三要素(VIE)提取图书DNA。第二步是生成营销文案,并自动生成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媒介形态的标签和关键词。第三步是推送给需要的消费者。

  美国的Izzard Ink公司则致力于为自出版作者提供自动编辑、读者分析、个性化营销等服务。平台上设有作者论坛、读者书评、互动书友会等栏目,以促进交流,培养活跃和参与度高的文学生态。

  从AI应用者层面来看,处于前沿的出版企业已开发出服务用户的AI工具。爱思唯尔推出Lexis+AI、Scopus AI和Clinical Key AI三个AI工具,分别面向律师、研究人员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以Scopus AI为例,去年8月推出测试版,邀请全球数千名科研人员参与测试,今年1月正式发售,为用户提供爱思唯尔基础性和有影响力的文章,帮助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快速、准确获得文献摘要和研究见解,推动学术合作并促进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爱思唯尔医学事业部还与专业从事医学AI的OpenEvidence公司共同开发出临床决策支持工具ClinicalKey AI,助力医生作临床决策。

  培生集团运用AI技术开发了功能稳定的Pearson+平台,方便师生教学、提高学业成绩并进行学业评估,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未来培生将把生成式AI学习工具用于推出更多的电子教材,大规模制作经过认真筛选的高品质数据,更好服务于师生用户。

  威科集团通过强化学术期刊与AI的密切联系加强对AI的了解及其应用。该集团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合作,推出NEJM AI平台,以推动AI在医学界的理解和应用。威科将通过Ovid健康平台提供该刊旗下《NEJM循证》《NEJM医院管理》和《NEJM期刊观察》等子刊内容,采用与旗舰刊同样的严格标准,来决定在医疗环境中使用哪款AI工具,以推动AI开发商、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保健人员和政府官员的开放对话。

  大众出版商也在推进AI应用的进程中。阿歇特提出负责任使用AI的原则,在业务中使用(如便于更多人更方便地阅读出版物)与创新性使用(如使用AI替代作者、设计师、插画家或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之间取得平衡,哈珀·柯林斯则将AI用于文本翻译和插图版图书的生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集团产经
   第0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6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7版:3.15专题
   第08版:广告
   第0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3版:伦敦书展
   第14版:伦敦书展
   第15版:世界出版
   第16版:传媒新媒/专版
   第17版:BK中国编客
   第18版:BK中国编客/案例解读
   第19版:BK中国编客/编客会精编
   第20版:BK中国编客/榜样团队
   第21版:精品精荐
   第22版:资讯
   第23版:精品精荐
   第24版:综合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AI快速迭代国际出版商应对之策
“时机来了就要百发百中”
Spotify新推9.99美元有声书访问项目
阿歇特2024新策略:提高书价降低成本
高定价成收入增长的“救命稻草”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世界出版15AI快速迭代国际出版商应对之策 2024-03-15 2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