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契丹文学 耶律楚材 中华文化
○张玉莉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学星河之中,契丹文学如同一颗耀眼的星星,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历史的夜空。和谈教授所著《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一书,站在中华文化认同的高度,对契丹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丰富了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兼容并包。以游牧为主的契丹在晚唐五代之际雄霸广袤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建立与北宋并峙的辽朝。辽为金所灭,契丹人又在西域建立西辽政权,治理西域近百年,影响深远。耶律楚材家族为契丹皇族支脉,累世官居高位,其家族成员通汉语、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等诸种语言,创作了大量汉语文学作品,流传后世。该著作以耶律楚材家族为切入口,研究了契丹人与汉人通婚、学习汉语与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贡献,生动例证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眼光独到,新见迭出。
以耶律楚材家族为代表的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与认同。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首先体现在他们对汉语和儒家文化的学习上。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契丹族作家融贯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其文学作品中得以印证,体现了契丹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展现了契丹文学的独特魅力。在诸多契丹作家中,耶律楚材家族创作汉语文学作品且有译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之特出者。根源在于其家族之多语教育与学习。基于此,作者以其为研究开端,层层展开,从个案研究扩展为全面的论述,结论令人信服。由于耶律楚材家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经世致用观念始终贯穿于整个家族诗文创作中,致君尧舜、济世泽民,是其家族诗文主要内容。《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通过大量史料文献和诗文作品,详细分析了辽金元时期契丹人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引用,展示其对儒学传播、恢复、发展作出的贡献,为学术界了解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以耶律楚材家族为代表的契丹文学的多民族融合发展与创新。契丹文学经历了辽金元三朝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仿汉语创作,再到双语创作并行,最后实现创新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详细研究了契丹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通过个案的研究串起数百年的文学发展脉络。关于契丹文学在辽朝的发展繁荣,该著作认为,契丹文学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具体表现为皇室成员大量创作、诗文结集、文学家族出现、女性文学成就突出等特点。这些论述分析深入,材料丰富,令人信服。同时,该著作通过分析耶律楚材父子的诗歌创作,认为此时期契丹文学已经达到了高峰期,他们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在内容上展现了契丹族的民族情感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契丹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作出了贡献。
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为代表的契丹文学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为代表的契丹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契丹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受到汉文学的强烈影响,在内容上表现出契丹族特有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了重要贡献。该书通过分析耶律楚材家族文学作品后指出,契丹文学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灵感。由此,作者得出结论认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创造的,故而体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契丹文学的发展不仅吸收了汉文化的精华,与汉文化形成互动关系,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借鉴意义。
注: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契丹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JZD030)、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域游记文献记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研究”(项目编号:2024BTQ1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