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作家专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文吉儿: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青春日记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16(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吉儿: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青春日记

  ■受访人:文吉儿(青年作家、编剧) □采访人:孟丽媛(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6岁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16岁成为当年湖南省作家协会最小会员,17岁获文学类新锐人物奖,曾获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民族电影优秀剧本奖”,提名澳门国际电视剧金莲花最佳编剧奖,在青春文学领域拥有这样漂亮的履历,青年作家文吉儿的青春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近日,文吉儿的《一起长大的约定》姊妹篇《海上升明月》在现代出版社出版,该作品以独特的叙事视角、深刻的精神内核与鲜活的人物塑造,构筑了一幅当代青年追梦的斑斓画卷,被作家邱华栋誉为“不可多得的佳作”,郭德纲更盛赞其“细腻隽永,可乐可爱”。

  □你怎样看自己的成长?

  ■成长就是一条必须走的路。在这个走路的过程中自己会经历很多阶段的变化。一路都有好风光,我会抱着一种体验的心情去走这段路。结果其实在我看来没那么重要,过程很重要,开不开心很重要。慢慢地、稳稳地进步就挺好,就是成长了。

  □发生了什么让你改变想法?

  ■于我而言,每一件事情经历完要么是得到了什么,要么是学到了什么,都是好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你可能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填补自己的短板,但更有可能是你花了一两年时间努力奔跑,别人已经跑完了一千米,但你可能还在五六百米的状态。但如果你能够竭尽全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那就会事半功倍一些。我三年没有出书了,现在回归到纯文学赛道,对我来说是从优秀到顿悟的过程。

  □这个顿悟的契机是什么?

  ■这个顿悟非常重要。互联网上有很多讨论女性成长的视频,像喊口号一样,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但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可能就不会发现原来“成长”一直都存在。其实这个顿悟来自我对自己的年龄开始不焦虑,对自己的特长开始有自信,对自己身处的行业找到了新的希望和脉搏,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节奏,开始有了详细的、可落地的规划,而且不再有那种好高骛远的想法,更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怎么看自己的创作?

  ■我觉得从作者到作家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真我、表达真我的过程,这个是很难的,因为很多人羞于表达“真我”,而且寻找“真我”也需要天赋。《海上升明月》出版之前,我跟刘同老师交流过,他说《谁的青春不迷茫》也是沉淀了13年才出来的作品,可能我们这种选手需要厚积薄发一些,我可能慢一点,但如果到了人生创作的迸发期,我觉得这个阶段会是非常明媚的,就像文学里面常常讲的“存在主义”,还处在攒自己人生基本盘的阶段。

  □新作品也是青春议题?

  ■看了剧版《一起长大的约定》之后,很多人就喜欢上了这个IP,那是我中学时段的一段故事,这个姊妹篇《海上升明月》是我上大学时候的一段故事。如果我自己在家闷头创作的话,可能我会写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东西,但是我也觉得如果一个作者没有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青春写出来,会非常可惜。所以我这两年很积极地创作,其实对我来说就像日记一样,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青春日记。我只是把我过去的人生复刻、回忆了一遍,不管是书籍也好,或者是影像也好,让大家知道我们95后这一代人的青春是怎么沸腾的,我们当时在想些什么,也可以给后来的小朋友一些参考的视角。因为永远都有人正在青春,永远都有人在人生的岔路口遇到问题,青春文学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参照物,也是我们思考这个世界的线索。

  □怎么看师长们对你的评语?

  ■首先我在这里非常认真、诚恳地感谢我的师父邱华栋老师,他很懂学生,也很体恤自己的学生,他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多机会,我非常感谢他。邱老师已经是第四次给我的作品做推荐,之前也帮我写序,他比较了解我的真实性格,也了解我“真我”的状态,他总是能够很细腻地捕捉到,我每一部作品里想表达的内核,这个作品相较于上一个作品的进步是什么,一语中的。当然有的时候,如果没有进步,就会羞于面对自己的老师。

  □从投资人视角,你怎么看IP改编?

  ■每个作品都会有一个大的母题,如果是我个人去做这个事情,我会跟原作者聊这个大的母题是什么,然后去跟制片人聊是不是应该尊重这个大的母题,接下来再进行一些细分领域的创作。任何一个作品我们都要想清楚,不管是小说还是剧本,它一定是个成长的过程,观众跟你一起成长,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是这样的,但是到最后一集,一定要改变观众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如何让他一点一点地完成认知迭代,或者如何让他共情你设定的东西,这个需要非常老到的笔法和创作技巧。从专业初心来说,我肯定第一时间去迅速捕捉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它一定有背后展现出来的人性,基于这个人性,人物抉择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要倡导更多的正能量,我觉得这也是所有作品的终极目的,只是我们通过一些不同的社会现象来表达。

  □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还会在人文学科的领域继续研究下去,未来几年的创作重心还是在青春文学,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擅长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还有很多想要表达的青春文学的一些叙事观点。其实我还是应该把文学这条路走得更深远一点、更宽广一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3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0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本期关注
   第0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发行精英
   第0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行情报告
   第09版:综合
   第10版:资讯
   第11版:出版专题
   第12版:出版专题
   第13版:传媒新媒
   第14版:世界出版
   第15版:出版专题
   第16版:版权专题
   第17版:作家专访
   第18版:业者论坛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陈志文:每一次出发都是对自由的致敬
文吉儿: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青春日记
《云落》出版背后的故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作家专访17文吉儿:我写的小说就是我的青春日记 2025-05-16 2 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