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关键词 气候经济学 双重路径 气候治理
~~~关键词 《诗经》 古典 现代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朱凤琴. 电子游戏重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7-18(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游戏重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朱凤琴

  当今,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电子游戏正在重构传统文化传承的底层逻辑,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方式,电子游戏也从单纯的娱乐载体转化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基因库”。游戏通过数字逻辑对传统文化进行编码与重塑,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从五方面分别说明电子游戏重构传统文化的新模式。

  文化符号的数字化转译:从静态保存到动态叙事重构 

  《黑神话:悟空》通过技术赋能使传统文化符号实现范式转型。其运用三维扫描建模(精度达1200万面多边形)与虚幻引擎5的Lumen动态全局光照系统,对山西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应县木塔等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数字重建。

  这种技术驱动下的符号活化,不仅完成神话《西游记》的跨媒介转译,更通过本地化翻译策略实现东方叙事在全球玩家社群的认知嵌入,形成文化传播的“数字通路”。游戏虚实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技术赋能—内容创新—场景再造”的全新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字转译激活文化生命力,构建跨域协同的文化传播方式。

  传统符号的现代美学重构

  一是书法艺术的动态转译。通过运动捕捉技术量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笔势轨迹,将楷书笔锋的提按顿挫转化为角色连招节奏参数。

  二是园林智慧的交互再现。《原神》璃月地区对苏州园林的空间转译体现为:移步换景理念 → 3D空间叙事算法;框景美学 → 镜头视域动态切割模型;池鱼生态 → 群体行为算法生成。这种转译超越符号化复制,通过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明代计成《园治》)造园哲学的参数化重构,实现传统美学的数字化重生。因此当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文化符号转译时,不仅能实现古人审美的现代化,更可构建跨文化理解的知识桥梁。这种“技术赋能—文化增值—认知重构”的三元互动机制,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以上可以得出电子游戏美学重构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启示——

  技术人类学视角:游戏引擎成为文化记忆的新型存储介质,数字光影技术使静态遗产获得“动态文化基因”表达。

  传播学创新:构建“文化符号—游戏机制—玩家认知”的三级转译模型,为传统文化IP的跨媒介叙事提供范式。

  遗产活化路径:证明高精度数字建模+实时渲染技术可突破文物展示的物理局限,建立可交互的文化感知新场景。

  传统古籍与现代玩法的融合创新

  典籍的游戏化转译并非取代传统阅读,而是开辟一条通往传统智慧的崭新路径。典籍知识的游戏化转译是一种深度的跨媒介知识重构与文化再生产,其核心在于通过叙事重构、机制映射、交互赋能、情境营造四位一体的转译机制,以游戏性逻辑为引擎,激活典籍沉睡的哲学与智慧潜能。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对典籍原旨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更需具备巧妙的创意转化能力和精湛的游戏设计技艺。

  虚实融合传承场景的DIMT模型构建

  电子游戏基于数字沉浸—交互机制—多模态叙事等多重框架,构建了文化传承的虚实共生系统(如下表所示)。 

  《如鸢》复刻扬州瘦西湖、雕版印刷纹样,形成“可游可触”的数字文化景观,再将游戏雕版印刷作品陈列于扬州非遗馆,形成“传统IP—实体展品—文化教育”的闭环。这些游戏内容与线下活动的互动过程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多维文化体验网络,不仅保留文化的原真性,更通过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国际化传播的文化适配

  文化适配需平衡两组关键因素:真实性与可及性。《原神》的多元世界观架构为此提供了完美诠释:游戏中“璃月”区域深度融入张家界地貌、中式园林、传统节庆等中国元素;而“蒙德”区域则采用中世纪欧陆风情,融合荷兰风车、德国城堡等意象。这种设计既通过文化异质性彰显其独特性,又通过文化熟悉度降低接受门槛。其设计通过差异化系统实现“各美其美”,在文化异质与同质元素并存中达成“美美与共”的共生效应。 

  语言本地化是文化适配的关键环节,语言转换只有兼顾文化保真度与认知通达性,才能确保叙事传达的准确性与情感共鸣度。

  在数字全球化进程中,网络游戏已演化为文化传播载体与跨文化对话枢纽,其功能远超娱乐边界。《原神》《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在国际市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游戏产业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文化价值输出的转型。

  未来游戏国际化竞争将更加聚焦“文化新质传播力”——即通过科技创新激活文化资源,形成兼具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新质生产力。这就要求游戏企业突破“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转向长线IP生态建设,在引擎技术、叙事方法、运营模式等维度持续创新,有效解决中华文化的内涵传承及国际传播的效能问题。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分销新视野/论坛精粹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作家专访
   第05版:江苏书展专版
   第06版:分销新视野/金牌经理
   第07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08版:出版报道
   第09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0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1版:出版报道
   第12版:传媒新媒
   第13版:世界出版
   第14版:世界出版
   第15版:资讯
   第16版:精品精荐
   第17版:精品精荐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精品精荐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汉英成语大辞典》的翻译策略
双重路径下的理性抉择
《诗经》学从古典走向现代
电子游戏重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17电子游戏重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 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