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锈霞 金莉莉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诗歌作为承载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往往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与研究”(6卷)以诗为径,从宋诗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宋代文人音乐生活全貌,体认宋人的乐舞审美风尚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唐宋音乐文化转型的重要表征和原因,为我们解码一段尘封千年的乐舞风华。
“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与研究”(6卷)根据全宋诗中记载的乐舞内容,分为乐器、乐曲、乐舞、乐人、乐事、乐律等基本类型,并按照文献学和类型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辑录、整理、分类与考释。其中,《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弹拨乐器卷》收录了琴、瑟、筝等7种乐器的宋诗文献;《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吹管乐器卷》涵盖了笙、笛、箫等16种乐器的诗歌;《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打击乐器卷》则汇聚了钟、鼓、磬等15种乐器的相关诗作;《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乐曲、乐器组合卷》系统整理了乐曲与乐器组合的诗歌;《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乐舞、乐人、乐事、乐律卷》广泛搜罗了宋代乐舞、乐人、乐事、乐律相关诗篇。以上五卷可以作为研究宋代音乐与舞蹈的重要文献工具书,将有力推动学者对宋代音乐史与舞蹈史的研究走向深入。《全宋诗乐舞史料研究》作为综合论著,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舞蹈史的研究内容,为全宋诗乐舞史料研究提供了一个范式。六卷的编排,一一铺成,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宋代乐舞文化长卷,这种细致入微的分类和研究,使得宋代乐舞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资料。
该套书通过对宋诗乐舞史料的深入研究,带领读者探寻到了宋代文人乐舞生活的全貌。在宋代,文人阶层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领风骚,在音乐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或抚琴吟诗,或观舞作赋,将乐舞融入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之中。诗中对乐舞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充满诗意与艺术气息的生活图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千年前的袅袅乐音、曼妙舞姿仿佛萦绕于心,尽显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宋代的乐舞审美注重内在的韵味与意境,追求一种简约、含蓄之美。这种审美风尚的形成,与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
此外,该套书对于研究唐宋音乐文化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从唐诗到宋词,从唐代的大气磅礴到宋代的细腻婉约,音乐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深刻变革。唐代的音乐文化以宫廷乐舞为中心,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而宋代则逐渐向市民化、世俗化方向发展,民间乐舞蓬勃兴起,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转型不仅是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当时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该套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和舞蹈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为苏州大学出版社“十四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全宋诗乐舞史料辑录与研究”(6卷)入选了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2024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苏州市艺术基金项目等,这层层荣誉的加持,足见其极高的学术价值。该套书以诗为径,成功解码了宋代乐舞风华,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乐舞文化的全新窗口。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是一座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它的出版,无疑为传承宋代乐舞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这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在当代的继承发展、中国古代音乐史与舞蹈史的学科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古代冷门绝学的系统整理,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愿以此套书为钥,开启宋代乐舞文化的更多奥秘之门,使其深蕴的文化价值得以更充分地发掘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