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
编辑加工的过程却并不轻松,因为时不时会遇到所谓比较别扭的翻译,有的句子的翻译比较“欧化”——几乎就是按照英文句子的字面的一对一翻译过来似的,每每遇到这样的翻译也会费些心思去琢磨怎么把这个句子修改修改,好让那些别扭的中文句子跟更通俗化,更像咱们中国人平常说的话,以方便词典使用者,合乎使用者的“口味”。但真要是自己将这样的句子“再精细地加工翻译”一遍的话,其实也是很有难度的,如果就轻易地放过那些“别扭”的翻译实在又不“忍心”,只能是面对挑战去修修改改了。
笔者列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仅从编辑加工维度,并非从深奥的翻译理论翻译美学等高深的角度,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
As a jazz performer she is astounding, capable of expressing a broad range of feeling and expression. 作为一名爵士乐表演者,她能够令人惊奇地表达丰富多样的各种情感。
在这个句子中,译者将英文的“a broad range of”翻译成“丰富多样的各种……”,我个人以为,“丰富多样的”其实已经表达出“a broad range of”的意思来了,再加上“各种”的话,稍微有点重复的意思,所以,个人以为,去掉翻译中“各种”也未尝不可吧。
The political stance of the paper means it is unlikely to report the affair in a balanced way. 这家报纸的政治立场意味着它不大可能以持平态度报道这一事件。
在这个句子中,译者把“in a balanced way”译成“以持平态度”,但是似乎我们在平时的说话中或口语表达中,可能更倾向于说“不偏不向、以中立的态度”吧。
Paradoxically, it is the parents who try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most who can make them unable to cope with risky situations on their own. 十分矛盾的是, 家长越是保护孩子,孩子越是不能独立处理危机。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危机”:(1)指危险的根由:如:危机四伏 (2)严重困难的关头: 如:经济危机,人才危机。
从常理上讲,“家长越是保护孩子,孩子越是不能独立处理危机”、家长为孩子做得越多,孩子越是没有独立的能力是肯定无疑的,而根据词典对“危机”的定义,“危机”是很大的事情啊,一个成年人能“独立处理好危机”都很不容易,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要“处理危机”谈何容易?可见“危机”在这里出现有点“大材小用”了!
He left his family well-provided for. 他留给家人足够的钱生活。
其实这个句子中的“……足够的钱生活”是不是简单地用个“生活费”就可以了?感觉译者好像有点太拘泥于“well-provided for”这个短语了,所以把它们一对一的翻译过来,这样的汉语句子反而会造成很别扭的译文。
The story gives a sensitive account of Paul’s innocent yearning for love and affection. 这个故事深切描述了保罗对爱与温情纯真的渴望。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深切”指:(1)深挚而亲切:如深切的关怀,深切的怀念 (2)深刻而切实:如深切地了解。
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将sensitive释义为“able to understand art, music, and literature and to express yourself through them”
可见作者是想要用“深切”一词来表述英文单词“sensitive”的意思,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应sensitive的汉语词语实际上是没有的,所以此处应该是意译了。具体用什么词语来对应sensitive,那就是见仁见智,没有绝对的答案了。
She fell and busted her knee. 她掉了下来,摔断了膝盖。
bust是有“摔断、折断”的意思,但是从逻辑上讲,“膝盖”只是不到巴掌大的一块儿,要讲“摔断”好像不太合适,我们一般会说“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但是要说“摔断了膝盖”似乎还真是听起来别别扭扭的,所以,如果此处用“摔碎了膝盖”应该就比较合乎人们说话的习惯了。
The hill was very steep and they were all gasping by the time they got to the top. 那座山丘非常陡峭,他们到达山顶时,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丘”指:小土山,土堆。所以“小土山、土堆”应该是大不到什么程度,也高不了多少,也就不会“非常陡峭”吧?能够得上“非常陡峭”的最起码也得是座大山吧?所以说,在这个句子里,英文的hill无论如何也不能翻译成“山丘”吧。
The whale sent one final spurt into the air and disappeared. 鲸把最后一柱水喷向空中,然后沉没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释义,“沉没”是“没入水中”,所给出的例证有:战舰触礁沉没;落日沉没在远山后面。
再者说了,鲸鱼本来就是在水中生活的, 最多也就是浮在水面或者在深水处游曳之差别了,所以将英文句子中的disappeared翻译成“沉没”是否有点不妥当呢?
在编辑加工双语词典时,对类似上述各种翻译的句子时,编辑要格外留意,有时候要费点心思把那些“别扭”的句子修改修改,让它们更合乎我们的表达和表达习惯,让它们能够比较“尽善尽美”地展示给读者。(作者系商务印书馆英语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