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松
波兰桂冠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的名作《一见钟情》里有这样的诗句:当他们得知,命运已经/如此长时间的与他们嬉戏/他们该是多么惊异!
也许在辛波斯卡眼里,一见钟情的缘分,并不只是那一刹那的相逢,更需要命运的默然安排,将种种可能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垒成炉碳,等待最后一刻的火花。对于编辑和作者来说,这无疑是最常见的状态,双方都在文字的山海间游荡,彼此有过数不清的错过,背影屡屡重叠,直到互相面对的那一刻,才发现这次相见来得如此迟缓。
也许,与一见钟情相伴的,永远是相见恨晚。我与《搜索》作者文雨的缘分,要上溯到2007年,虽然那时我们还并不相识。
那时文雨刚开始进行小说创作不久,跟许多由网络进入文学领域的女孩子一样,文雨早期选择的平台是晋江文学网;但与那些女孩子不同的是,文雨没有去涉足题材轻松写作也轻便的穿越小说或都市言情,而是走了最人迹罕至的一条路:现实主义,并把视角落在网民的生存状态上,正是这种视角,翻开了《搜索》的第一页。
当文雨在电脑前冷静地刻画网络人性时,我正在武汉最炎热的时节,在人流汹涌的武昌火车站与一个女孩道别。她是我曾经的同事,刚从我那时所在的单位辞职,下一站是晋江文学网。这个叫胡雅公式的西北女孩儿,性情豪爽大气不输西北男人。胡雅公式喜欢养猫,她从异地去到武汉时,便带着一只大白猫出现在我们面前,当她离去时,许多行李被“无情”遗弃,只对那头圆滚滚的白猫不离不弃,无论如何要将它带走。因为托运检疫的问题,着实产生了一些麻烦。
如此性情温柔的女孩,却终将成就一部网络文学史上最冷峻的作品。当然,胡雅公式那时并不知道她将创造一桩网络文学界的历史性事件。胡雅公式不久后成为文雨在晋江的责任编辑,成为文雨笔下“最诚挚的朋友”。在胡雅公式数以千计的作者群中,她独独选中了文雨这个并不能给网站带来很高PV的作者,作为最重要的伙伴。我想,这大概与胡雅公式身上西北人特有的性格有关,她或许在漫天柔腻绮丽的文字里已经疲惫和厌倦,而无可避免地被文雨清冷峻峭的文风所吸引。哪怕,只有她一个人被吸引。
2010年,已经成为晋江文学网重要编辑之一的胡雅公式,以极大的决心和热情,将大改过一次、更名为《网逝》的《请你原谅我》,推送给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会。很多人以为这件事背后,有着某大公司的幕后推动,但胡雅公式和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只是一次大胆的赌博。唯一的筹码,是相信热爱文学的人们,没有放弃现实主义作品;相信鲁奖的众多评委,不会介意网上网下的分野,不会死守一个所谓的主流文坛。结果是令人惊喜的,文雨的作品进了鲁迅文学奖的决选,这是迄今为止网络小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中国主流文学界的大奖终评。
我向老同事表达了祝贺之情,也表达了想成为这部作品实体书编辑的意愿。也许我是最早表达这种意愿的编辑之一,但也仅是之一。在蜂拥而至的编辑群体里,我和我所在的团队,并不是最具竞争力的一个。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迟到者,只能抢上同一个车道,造成拥堵的局面。这时,与胡雅公式的交情,并不是我们胜出的理由。胡雅公式是一个充分替文雨考虑的朋友,像她一如既往做的那样。她说,要想打动文雨,只能靠你们自己。
我们靠什么才能说服文雨?在漫长的沟通过后,时间已至2011年末,在飞往文雨家乡的航班上,我们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拍档、知名策划人陈垦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跟文雨谈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做的事情即可。在此之前,我们策划出版过《梵高奶奶的世界》、《迟到的间隔年》、《亲历历史》、《此生未完成》等一系列颇具好评的图书,这些书进入公众和媒体的视野,无一不是因为一点:关注现实。我们关注这个时代的变迁,关注人性中温暖的部分,更关注能给人们带来深刻反思的现实题材。我们总是截取现实社会的中的某一个剖面,来表达作为出版人的态度。在大家都做方便面速食品的年代,我们的团队没有变更过自己的追求,希望能为这个时代留下属于图书的记忆。
还好,文雨也希望为时代留下这种记忆。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期许,正是命运所赐予我们的缘分,在这个缘分的基础上,我们“一见钟情”。(作者系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