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图书市场中涌现出一批面向父母读者群体,针对儿童的诊疗类图书,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好妈妈胜过好医生》、重庆出版社《宝宝常见病对症食疗与按摩》、广西科技出版社《捏捏小手百病消》、机械工业出版社《怎么养,孩子不生病》、天地出版社《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等等。该细分市场对年轻父母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有望成为家庭医疗类图书中的新增长点。
儿科医荒催热家庭诊疗
“儿科医生荒”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近日,南方日报也就该现象作了系列调查报道,“儿科医生荒”已经从二级医院到三甲医院大面积蔓延。儿童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如何尽快缓解儿童“就医难”问题,或许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正是这种大背景的刺激下,出版业内也应运而生了诸多面向父母读者群体,针对儿童的家庭诊疗书籍,多家受访者都表示该类图书市场反响强烈,并考虑长期关注该细分市场。
天地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谭清洁告诉记者,“《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于2010年4月推出,凭借书稿内在的品质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很多外地读者还打电话到出版社询问作者的联系电话,至2011年11月已经第三次印刷。其内容涵盖了对付孩子高热、湿疹、脾虚厌食的灵丹妙药;提高孩子免疫力的误区;治疗哮喘要避免的误区;孩子感冒前的七大征兆;治疗食积、便秘的按摩手法和民间验方;止咳润肺的食疗良方;孩子盗汗、流鼻血、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等等。该书推出不久,作者苑嗣文就获得了2010年中华中医学会中医科普金话筒奖。”
北京阳光秀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责任编辑刘杨也谈到儿童诊疗类图书是其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她说:“目前出过的图书即有《捏捏小手百病消》、《孩子,我只要你健康长大》、《中医古法婴幼养生》等,还将陆续出版一些相关的书籍。销量最好的是《捏捏小手百病消》,5月出书,已经重印多次。而且读者反映强烈,我经常会接到读者电话,询问相关内容或者要求联系作者,口碑上佳。周尔晋独特的X形平衡法和火柴棒按压技巧,通过简单的按摩,帮助孩子去除感冒、咳嗽、不爱吃饭等小问题,斩断过敏、鼻炎、慢性气管炎等顽固问题根源,不让孩子长期受折磨等在民间很具影响力,有着一批潜在的读者基础,所以说该书本身就有很大的优势。而接下来要做的重要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把它更通俗、形象化,让没有医学基础的父母都能看懂都能用,在文本的改造和配图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
化学工业出版社策划编辑李大林分析说,“儿童是一家之‘主’,重中之重。只要是跟儿童有关的,父母都不会吝啬。儿童生病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儿童不会说,或者不能表述清楚,只是尽可能地用身体姿势语言来表达。所以对儿童的父母来说,读懂小孩的生病信号无比重要。可想而知,儿童的家庭诊疗书籍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刘杨进一步解释说,“儿童健康是一种刚性需求,它是一种实用的题材,只要儿童有健康问题,这种书就有市场。尤其在中国,独生子女偏多,父母的育儿经验很少,中国家庭对孩子越来越重视;现在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大龄生育的人群增多,包括食品安全问题,种种原因导致了儿童健康问题的高发性;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小的问题可能经过护理和家庭的诊疗手段父母自己就能处理或者想弄明白病因就只能通过阅读的方式。特别是现在儿童的父母多为70后、80后,他们相对于以往的父母多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这也决定了儿童诊疗图书能否长存。”
适度应用勿尽医生职责
虽然西医不乏脉诊和舌诊的方法,但其更多的还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因此鲜有西医“介入”儿童诊疗类图书领域。“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诊疗类图书基本上都是中医出身的医生编撰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偏重于中医诊疗保健的内容。”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医学分社社长王梦华如是说。她告诉记者,“如果从西医角度去策划,作者的遴选异常重要,不仅是儿科方面的权威医学专家,还需有着较高的文字功底,行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前几年看到过一本日本的药物手册挺值得借鉴,它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内容详细、一目了然。每种药物有不同厂家生产,书里就配有不同厂家的药物照片与详细介绍以及药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避免药品的滥用,指导正确使用和选择西药。”
但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提出了疑问,他谈到儿童诊疗类图书的读者多面向新手父母,没有育儿经验,更缺乏医学常识,浅显的医学知识或许都可能造成误解、发生歧义,儿科的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不明确。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鉴于以上种种特殊性,那么父母能否准确应用书中的医疗手段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于此,李大林表示,“在写书的同时一定要强调父母不是医生,书籍涉及的是应急处理,发现异样,肯定要求助医生,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他强调,“父母要懂医学常识,但是父母不能履行医生职责”。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综合出版中心经理齐琼表示,儿童诊疗图书最好是从事医疗保健行业的作者从大众的角度、从父母的角度去论述。她举例说,“比如关于幼儿急疹这种病,如果孩子到了8、9个月突然开始高烧,孩子情绪又还可以,首先应该判断是幼儿急疹,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退烧、观察,一般3天后出现疹子后就康复了,如果什么也不懂就去医院,孩子往往会无故被打针吃药,抑或增加孩子的交叉感染,其实这种病不需要特别处理”。
王梦华说,“推拿按摩对于医学者尚且很难,何况是对于普通的父母而言。如果是我来操作这个选题,便要首先考虑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作者的选择和尺度把握,要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很容易地推理出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问题严重程度,以及该怎么处理,是自己处理还是需要专业医生处理等。”她还提到,“这种选题最终的读者接受程度,也取决于孩子父母要有一定的素养。现在有些父母孩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着急上火,要想让这部分人接受这个选题就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