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馆配/数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下篇)
  本报2012年8月3日第1866期15版刊发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一文之上篇《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状》,2012年8月28日第1873、1874期合刊59版刊发了中篇《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期刊发下篇。

  ■陈  力(国家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如何破解困局?

  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机遇也很多。有些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之中,有的则恐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对于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两个最主要问题:资金和人才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出路。

  从资金与资源上来说,政府拨款不足是困住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原因,资金来源单一是重要原因。因此,图书馆界一方面要争取政府、社会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的资源,如共享工程、数图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农家书屋等等,以形成合力。还要将计算机、网络化与传统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上数量巨大的资源,“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共享资源”。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赖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立起有效的资源与服务的共享机制。

  人才队伍问题是制约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解决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问题,不少学者寄希望于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我个人认为,建立图书馆的行业准入制度目前不具备可操作性。一方面,什么是“行业准入”?业界对此的认识并不统一,甚至还有一些偏差;另一方面,在国家对行业准入的设定实行严格控制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行业是否可能实行行业准入?同时,即使是实行行业准入,在目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公共图书馆大量的人才缺口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补充,反而会加剧公共图书馆人才缺乏的困难。我以为目前可行的选择是推动实施专业资格的认证制度,辅之以岗位培训,通过专业资格认证逐步推动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从制度上解决人才问题当然是具有根本性的,但是,制度性解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如何解决目前公共图书馆人才缺乏的迫切需要?我以为还需要从公共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去“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譬如通过与当地中小学的合作、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吸收一些退休的中小学老师和其他能够基本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基层图书馆服务队伍中。同时,由于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图书馆的用人制度与用人形式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也许,图书馆之“云”将是解决人才问题一个新的突破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世界出版·自助出版专题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资讯超市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教育出版/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馆配
   第10版:中国馆配/调查
   第11版:中国馆配/数据
   第12版:中国馆配/专栏·观点
   第13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14版:中国传媒周报/综合
   第15版:中国传媒周报/国际
   第16版:中国传媒周报/市场
●馆配新书
“季节性”与“地域性”共同决定城市阅读风格
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下篇)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馆配/数据11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下篇)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