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国传媒周报/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牌期刊如何应对挑战
  (上接第13版)

  期刊市场的确已不再是单边市场,期刊人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纸媒受到的来自网络的挤压,期刊“慢节奏”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不仅无法与网络媒体争抢信息,而且比报纸传递信息速率也要慢十多倍乃至三十倍,因此,期刊必须开辟“以慢制快”的传播新领域和新途径。其次,受众对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人们对期刊传播的信息产生了更多期待,期刊唯有在信息传播的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具有二次、三次传播价值,才能避开与网络等即时媒体进行“刺刀见红”的信息拼抢,以期刊特有的“非易碎性信息”赢得最广大受众的青睐。再者,信息获取的便捷直观也应当成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人对信息具有无节制的心理需求,但实际上又被人的精力、学识所限制。《特别关注》选择文章十分挑剔,“舍九取一”,每期150万字送审稿,只从中精选13万多字刊登,使受众在最短时间轻松、愉悦地找到鲜活的个体价值判断和情感坐标,获得宝贵的“压缩式信息包”。

  朱玉祥打破了期刊业界按栏目为编辑划分“自留地”的运行规则,将刊物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开心事》《史事》《男人的事》等10来个意蕴贯通的栏目全部放开,竞争上稿,无形中逼着7个编辑都把自己作为没有头衔的总编辑,按照朱玉祥指定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动人心弦”三条标准,沙里淘金,寻觅佳作。每个文字编辑每月不得不浏览几百种报刊、书籍,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朱玉祥还开创性地将期刊界通行的审稿流程颠倒了过来,每月,编辑们把1500余篇、150万字的文章摆到朱玉祥面前,他担任一审,慧眼选取13万字,再返回编辑们精编,再由副总编辑二审,最终集体终审终校。

  朱玉祥独出心裁地看到了邮政系统十几万订阅大军远未掘尽的潜力,反常道而行之,先抓订阅后搞零售,以定促零两相结合。不同于一般文化人形象,朱玉祥带领6个人的发行团队,每年行程30多万公里,与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报刊发行局形成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订阅网络。

  面对三大挑战,湖北期刊业内市场表现不俗的几种杂志都做出了较为精确的应对。《最小说》、《知音漫客》是对大路信息的摒弃而选择受众幻想的精神世界,《新周报》、《新传奇》等,是对历史故事的重新发掘,对于史料价值的不同发掘有效回避了现实突发事件后媒体间的大撞车。研究名刊们面对挑战的各种战略,也可以为业界指明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世界出版·自助出版专题
   第03版:分销视野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资讯超市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专业出版
   第08版:教育出版/书人书事
   第09版:中国馆配
   第10版:中国馆配/调查
   第11版:中国馆配/数据
   第12版:中国馆配/专栏·观点
   第13版:中国传媒周报
   第14版:中国传媒周报/综合
   第15版:中国传媒周报/国际
   第16版:中国传媒周报/市场
淘宝阅读地图:传递阅读正能量
第9届金龙奖颁奖盛典举行
学术期刊竞相投入品牌培育
第二届中国微创新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品牌期刊如何应对挑战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传媒周报/综合14品牌期刊如何应对挑战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