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张 岱
案例为本预警防控为用
例如《中外应对网络舆情100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囊括了中外各领域应对网络舆情的典型案例,颇具代表性,且覆盖面较为广泛。同时案例结尾的点评有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正确研判网络舆情。百花洲文艺社社长兼总编辑姚雪雪告诉记者,网络舆情是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网络反映出来。而且广大网民的一些不满情绪也往往被加热、渲染、放大,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潮,反过来对现实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案例选择方面,《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指南》(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所涉及案例从正反两方面选择,既有汶川大地震、上海地铁追尾等案例,政府舆情应对措施得力,促进了事件处置工作;又有贵州瓮安少女投河、湖北石首厨师跳楼等案例,由于当地政府舆情意识淡薄,舆论引导乏术,最后演变成群体暴力事件等负面案例。该书亮点在于通过正反两种案例的对比分析来提高政府相关人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舆情危机的能力。广东南方日报社社长助理、该书责编刘志一向记者介绍,《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指南》于2012年3月出版,目前发行量1.3万册,实际销量大约1.2万册,每个月都有2千册的销量,销量一直比较平稳,已经成为一本常销书。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目前来讲,该类型图书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近几年中国的突发事件高发,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海量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不仅影响着网络社会秩序及网民正常活动,也对现实社会价值、秩序和管理造成冲击。但不能忽视的是,今后该类图书将朝更加细分化与通俗化方向发展。例如研究网络时代和网络社会各个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深入、细致的图书;随着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而出现对应的研究、解析型图书(如研究微博、研究SNS、研究移动互联网等)。
据策划编辑《解码网络舆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人文社科分社编辑钱坤介绍,舆情图书对维护网络社会秩序和网络环境有帮助,认真学习运用得当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据了解,《解码网络舆情》运用公共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网民对事件的反应和反馈。钱坤告诉记者,华中科技大学社还计划在2013年年中前推出“网络舆情及网络社会治理”的系列专著,首批选题包括《网络舆情的信息要素与政府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及其治理》、《网络社会的安全与风险治理》、《网民态度倾向的形成研究》、《网络热点事件的热源探析》等多个品种。
专业机构著写
政府机构渠道分流消化
一些研究机构也在专攻这块领域,例如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中科院软件中心、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等等机构,舆情监控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不少网络舆情书籍就是由这些机构著写。刘志一告诉记者,与一般的传媒图书相比,在舆情分析类图书的发行中不少由政府集中采购作为学习教材。包括一些舆情监测公司的部分客户也把这类图书作为培训资料。姚雪雪坦言,对于《中外应对网络舆情100例》一书的其他渠道铺货上,百花洲文艺社的发行部门也有针对性地做了工作,目前该书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实际销售量已达3万多册。“中国网络舆情报告”系列(浙江大学出版社)不仅被政府培训订购用作培训教材,还作为培训资料输出给舆情监测公司的一部分客户。该书责编李苗苗透露,从2009年开始该系列第一本,到目前正在操作的第三本,销量大约在5千册左右。李苗苗特别提到,作为责编,观点分析章节要选取合适言论,反面观点也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一些偏激的“骂言”要删除。在今年的舆情关注上,公共卫生、政府治理、企业经济受关注度排名靠前,因此在之后推出的新作上,对热门关注的案例选择还需慎重。钱坤也表示,《解码网络舆情》一书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建立了相关网络舆情案例库,该案例库包括40多个典型案例,并具备可扩展性。姚雪雪特别提到,该类选题的选择要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首要原则,加大审稿力度,文本的处理上要更注重积极意义的引导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