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类图书是新华出版社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社会热点问题,策划选题回应舆论关注是一个能实现“双效益”的好选题。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已经开始研究网络舆情,也有了一些科研成果。2008年,人民网率先在国内组建舆情监测室。
读者更需要的是能够通俗阐述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读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偏向于理论研究,学术气重。可能不太适合现阶段的读者。于是,我联系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常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不少网络舆情的规律,摸索出了比较成型的应对方案。我与他们接触后,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出一本教人应对网络舆情的通俗书。于是就有了《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一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著,新华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不到半年,该书销售过万,并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但是读者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网络舆情应对案例,尤其是热点事件的现实应对情况。所以我们决定再推出一本偏重案例、以现实事件为对象的“教学”性质的通俗读物,因此挑选了近年来社会反响激烈的热点事件,从“黑砖窑事件”到本年度的北京“7·21暴雨”,重点突出当事人应对该事件的举措,从中提炼可供读者吸取的经验、教训。每章先简略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网民及各方的代表性意见,重点讲述事件折射出来的社会内涵、应对措施评价。前言概括了近年网络舆情发展的概括、一般性规律和应对情况。《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诞生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光著写该书,而且也积极参与出版工作并预先营销。他们邀请了原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和人民日报社的副总编辑马利为该书题写了序言。
原书稿截取了不少原汁原味的网络评论和网友反馈,同时夹杂着大量的数据图表,需要核实的内容多、架构层次复杂,编校工作量大。为此我们安排了专人负责排版,先设计了多个版式,从中挑选最理想的一个灌版。期间又在版心、字号、图标等等问题上反复“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