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出版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中国学术著作能否在国际上获得学术话语权,首先要解决“外语版本”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外文版的中国学术著作还十分有限,因此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学术著作向外文版变脸从而实现走出去的呼声很是广泛。但是,优秀的学术翻译者除具备相应的外语能力外,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文化转换能力甚至需要掌握相应的学术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出版界在学术走出去中往往止步于“译者难觅”一环。可喜的是,目前部分学术著作从撰稿之初就是“天然英文版”,这无疑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便道。
作者资源是关键合作项目成推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国际部李旦告诉记者,该社与施普林格合作的出版项目“中国工程前沿系列”从2007年开始运作,从一开始就是国内学者全英文撰稿。该项目属于开放式选题,最初每年推出两三本,从2011年后大概保持每年推出七八种。除去合作度过磨合期等因素,国内学者英文撰稿能力的提升也是选题开发频率加快的一大原因。但是,李旦也坦言,能够直接进行英文撰稿的学者目前也不算十分普遍,所以要通过各类途径积极挖掘相关资源,比如跟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别留意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专家,如“千人计划”等;在具体操作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工作,推动作者进行英文撰稿。多位业者表示,目前,有外文撰稿能力的作者较前些年在数量上大幅提升,但是不同学科领域情况有所不同,如自然科学领域具备外文撰稿能力的作者相对多;人文社科领域相应的作者就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李延玲告诉记者,从该社接触的相关作者来看,经济类学科领域中具有高水平英文能力的作者多,文史哲相对少。该社通过“作者库”维护和扩大相关作者资源。
目前看来,中外合作项目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文原创学术著作的产生,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出版企业的常规运作模式。除“中国工程前沿系列”外,上海交大社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今年共同创办了施普林格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第一个合作编辑部——“转化医学合作编辑部”,联合策划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转化医学出版工程”,该套丛书中很大一部分将实现直接面向国内作者进行英文组稿。而“大飞机出版工程”中部分产品成功输出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后,目前也有作者直接提供英文稿件。又如,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合作的“中国科技进展丛书”、与爱思唯尔集团合作的“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等都是近年来在学界和出版界引发诸多关注的英文原创学术著作。
另一方面,国内出版机构独立策划的英文原创学术著作也有出现,虽然数量相对少,但在“走出去”方面同样有相应的优势。北京大学出版社海外合作部主任谢娜告诉记者,该社“中外物理学大系”中包含引进和原创两大部分,原创图书中有一部分是中文撰稿,一部分是英文撰稿。针对英文撰稿的图书,该社和外国出版社顺利达成合作,以合作出版的方式推动图书进入海外市场。
运作方式量身定制兼顾国内外两市场
业者表示,以外文直接撰稿在成本、操作细节、市场规划等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运作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刘叶华表示,英文版在作者撰写完成之后,需要请外国专家进行审稿和润色,成本比中文版图书要高。加之图书受众较小,销售册数不多。海外版本的版税率也不高,而且成本回收时间也长。如果出版方考虑机会成本并不划算,但是这类书对中国学者在海外建立话语权方面起到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据浙大社版权经理高靖介绍,浙大社与施普林格针对“中国科技进展”系列丛书共同出资150万,设立“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技出版基金”,这也是国内第一个跨国学术出版基金,这对中国学者在国际出版平台上出版英文学术专著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目前相关图书在海外已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和Amazon网站等西方主流市场和媒体,电子图书也在施普林格的网络平台SpringerLink付费下载。其实,以英文直接撰稿的高端学术著作在申请各种基金支持上一般都很有优势,出版机构可由此缓解成本压力。也有受访者表示,目前部分作者因为也很希望将自己的著作传播到国际学术圈,所以外文版反而成为出版方给予其的附加值,所以至少组稿成本不会增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开发作者资源外,一些细节因素也相对繁复,比如有中外合作背景的项目一开始便需要向外方提供包括作者学术背景、研究内容学术地位、读者群等在内的选题计划书,以供对方进行严格的选题评估。编辑工作中,稿件需要有相应学科背景和语言能力的编辑对稿件进行后期处理,这样的编辑人员本身也比较匮乏;并且多数稿件需要找国外专家进行润色,因此生产周期上也会有所延长。李旦介绍,以“中国工程前沿系列”为例,该项目最初运作时完全由上海交大社进行文本编辑,后来经过协议由双方共同承担此项工作,这便大大减轻了此类图书的运作压力。
在市场规划上,以外文撰写的学术著作往往会带来“丢失”国内市场的担忧。但是业者表示,由于英文原创著作锁定的读者群本来就相对高端,所以在国内也会有市场。上海交大社的相关产品在国内就有数千册的销量。也有出版机构通过多版本出版来最大程度地拓宽市场。人大社每年有4~5本学术书定位于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形象宣传,同时出版中英文两个版本,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针对国内市场出版发行中英文两个版本,在国外市场通过版权贸易授权给国外出版社,出版发行英文版本。在这种模式下,今年的代表性图书是陈雨露主编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该书在国内出版中英文版本的同时,英文版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进入海外英文版的主流销售渠道。该社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之路》等图书也遵循了这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