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书评·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真实的“航空工业英模”
《脊梁——女儿眼中的罗阳》烈娃、刘朵格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月版/20.00元
  ○唐先田

  罗阳是杰出的航空工业专家,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他有许多荣誉称号,其中份量最重的,当数国务院授予的“航空工业英模”。2012年11月24日,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试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就在成功的欢呼声中,罗阳猝然倒下了,2012年11月25日,在他所挚爱的岗位上殉职,英年51岁。

  如何用生活的真实来写出一个真实而丰满的罗阳,于是作者从罗阳的女儿罗靓的视角,沿着罗阳的生命足迹——西安、重庆、武汉、北京、沈阳,一次又一次地奔波,一遍一遍地走访,母校、老师、同学、同事、家人,一个细节也不放过,一句话语也不漏掉。终于一个朴实、好学、勤于思考、不畏艰险、总是为他人着想、低调而崇高的罗阳,站到了读者的面前。

  《脊梁》中的罗阳,生命与航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书中写道:“正与后来很多人评价的那样:罗阳是为航空而生的。”中学时代的罗阳,对于航空或许知之甚少,但不知怎的,“仰望星空,突然一个模糊却仿佛萦绕很久的想法逐渐在他脑海中形成:‘也许,我将来从事的工作就与这神秘、遥远的天空有关的’”。高考成绩优秀,老师动员他报清华、北大,但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航。他抓紧每一分钟,连春节都不回家,刻苦学习、刻苦钻研,优秀地完成学业。工作多年之后的罗阳,深感学识基础的不足,又回母校继续深造,拿到了硕士文凭。他是一个学而然后知不足的典型。

  在《脊梁》中,走上科研工作岗位的罗阳,是一个忘我的罗阳。作家写道:“罗阳自己就是研究玻璃和金属疲劳的专家,在拼命工作的同时,却忘记了即使是钢铁,也有疲劳限度;即使是钢铁,超过承载,也会断裂啊!”接到舰载机研制任务后,由于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我们只有自主创新这一条路可以走。罗阳深知关系重大,几十万个零部件,一点差错都不能出,稍有疏忽,便是人命关天。但罗阳还是和他的团队一起签了“军令状”,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他是董事长,他是总指挥,但他的团队却爱称他为“圣诞老人”,他在哪里出现,就给哪里带来好运,哪里有危险,他又出现在哪里,他是那样不顾紫外线射灯的照射,冒险试验了三天,当剧毒的汞溢出来时,他又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用硫磺去清扫。这就是歼-15舰载机的领头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生命全都扑在事业上的精英,却那样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对于罗阳生命的最后时刻,有着一段十分质朴的、精准的文字,也是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文字。细细地品味这段文字,你就真实透彻地看到了罗阳的赤子情怀、钢铁意志,他是将他的生命和歼-15舰载机完全地溶合在一起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第03版:国际出版集团年报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分销视野
   第06版:大众出版
   第07版:产业观察
   第08版:国际合作专题
   第09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0版:非小说
   第11版:书评·童书
   第12版:书评·综合
   第13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4版:市场
   第15版:关注
   第16版:话题
太空移民还遥远吗
东野圭吾新作《疾风回旋曲》随时随地掌上阅读
人民军医社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捕捉闪电的摄影师
真实的“航空工业英模”
销售奇才教你学透“销售力”
谜语文化蕴含民间表达与诉求
用正念力经营自己的生活
编辑荐书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综合12真实的“航空工业英模” 2014-05-06 2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