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题出版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出版门类。出版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一方面适时推出优秀主题出版物,服务国家大局;一方面努力推动主题出版物向畅销书和长销书方向发展,引导、促进全民阅读,扩大其社会价值。“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它具有经古及今、由家而国的深远意义。从2015年春节团拜会开始,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重视家风建设,“家风”成为当下时代的一个鲜明主题。“家风”还是一个内涵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既是主旋律,又接地气,可以人人言说、全民参与。
“家风”是个大话题,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目前也有不少相关的“宏大叙事”的理论著作。“家风”同时是个小话题,“家风”之“家”首先是家庭的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小家,然后才是家族的家、家乡的家、家国的家。家风是一个人的立身行事之本,它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国家风》在图书内容形态上,选择了情感型的“小叙事模式”,将“家风”这个主题词通俗化,并尝试从“微视角”、用“以小见大”的形式表现主题。该书汇集了中国当代百余位名家关于家风的百余篇文章,各位作者立足于身边的故事,引申出他们对家风、家教、家训的思考、体悟和力行,进而阐发他们对修身、处世、齐家、治国等方面的见解。这就是把道理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共鸣。
《中国家风》得到读者认可之后,我们关注到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于是,经过深度调研、策划,根据家风进校园活动中的实际反馈,我们首先针对青少年读者推出了《中国家风》(校园版),推动家风教育与家风建设进校园、进课堂。
我们还关注到,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先后强调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加之对百余场家风进机关活动的整合、分析,我们又特别推出了《家风传承——党员干部家风读本》。基于党员干部群体这一读者定位,我们邀请知名高校教授创作,使《家风传承》既有宏阔深远的学术根基、高屋建瓴的党性修养,亦不乏深入浅出的理趣文采。几年来,我们的“家风系列”图书针对不同的定位,尝试了不同的呈现形态,《中国家风》满足大众读者的“情感需求”,《中国家风》(校园版)满足特定读者的“实用需求”,《家风传承》满足特定读者的“理论需求”,都较好地呈现出一本好书的“需求属性”。
家风主题图书之所以能被赋予多种形态的属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依托着家风、家训乃至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优秀的家风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塑造的是有精英意识、有格局担当的“君子之风”。历代家风精神、家训文献及其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概括而言,家风主要涉及修身、治家、处世、睦亲、为学、仕宦等几大主题,志存高远、居仁由义、弘毅担当,这是做人;见贤思齐、勤学不辍、慎独慎微,这是修身;严己宽人、与人为善,这是待人;清正廉洁、仁人爱物,这是为政……这些都是蔚为大观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且对读者有鉴古知今、惕厉自省的现世意义。“家风系列”图书就是将这些肇端于远古,伴随着几千年历史沉浮而成为中华智慧与文化重要承载的修身、齐家、治国的智慧,形诸文字、示之读者,并期传之千载、历久弥新。当今时代日新月异,但前贤的优秀家风和家训似乎并未黯然失色,读来还是能发蒙振聩,常有惕厉之思,读我们身边之人的美好家风故事,也能沁入人心、滋润灵魂。因为无论何时,人格的高度修炼、心灵上的高度修养,还有对子孙的良好教育,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什么才是真正可堪传家、足以传世的——请我们的读者和我们一起开卷有益,掩卷深思,这也是家风主题出版的当下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