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信息:在新蕾出版社出版的《沈石溪:我的小时候》中,作家沈石溪没有写作他擅长的动物故事和丛林法则,而是讲述了自己的童年,从他幽默、生动的语言中,读者能够看到一个出身贫困、怯懦胆小甚至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孱弱男孩,是怎样面对人生各种世态炎凉,是如何在物质诱惑与人性良善中取舍,是怎样一步步从泥沼中抽身,走到光明而充满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上。
导购建议:线上首发吸引关注,线下在新华书店、民营书商、独立书店等不同渠道发力,举办多场读者见面会。
深挖内容背后,精准定位读者。沈石溪的作品连续3年成为当当年度孩子最喜欢的书,在大多数小读者的眼中,这样一位闪耀着光环的作家是神秘而不可攀的,但实际上,沈石溪却是励志奋斗的典型。如他自己所说,“很多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孩提时阅读过大量中外优秀的童话,从小沉浸在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对此,他只能羡慕得直流口水。”因为沈石溪小时候,几乎与书籍无缘,家里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外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对于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记忆就是文学创作的蓝本。一个作家一生可以写很多作品,可以编很多故事,但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他童年经历里找到生活的胚芽。
那么,一个普通的弄堂少年,从毫无文学底蕴的家庭走出,最终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挖掘,使新蕾出版社的编辑决心做一本向孩子展示沈石溪成长历程的故事书,于是这本带有“揭秘”性质的图书和小读者见面了,该书“揭秘”了一个来自上海社会底层的城市少年实现梦想的成长历程。
线上预售传导地面,线下活动走进读者。据新蕾出版社图书营销中心主任杨喆介绍,《我的小时候》与之前沈石溪的作品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为了配合和凸显该书的创新,在营销方式的选择上也追求创新。该书于2014年下半年出版,目前已重印近10次。在第一次出版印刷时,网上购书还没有像如今这般席卷而来,但是新蕾出版社发行渠道内已经有正在运营的天猫店,为了体现该书与之前沈石溪作品的与众不同,新蕾社在适合的天猫店做了全网独家预售,做到了线上发声、传导地面。该书的受众定位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小读者、沈石溪的书迷等。为了让该书更好地走近小读者,新蕾社做了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其中,在新书发布会时,限时抢购亲笔签名本,引发了一波现场抢购热潮,提高了新书关注度,使得后期口碑得到了发酵。此后,出版社通过多场读者见面会,点燃孩子心中的写作梦想;出版社还走进新疆地区,给少数民族的孩子带去多场讲座,实现优秀文化向边远地区的输送。
杨喆表示,在该书的发行过程中,每个渠道都是他们的关注点,特别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商、独立书店等,这些渠道经过实践证明适合儿童文学类图书销售,此外出版社也结合图书本身内容以及政策导向不断调整、丰富发货渠道。鉴于沈石溪自身的知名度和《我的小时候》优秀的文本内容,该书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进校园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学生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