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静心研读赵建才的呕心之作《城市知与行》,才知“城市还能这样研究,城市研究还有这些新领域”,深感这部作品对城市“知行”多有开拓价值和启迪意义。
关于倡导城市“知行”的发散思维,书中提出了诸多标新立异的观点、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具一格的创意、独树一帜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价值取向、出色的创新思维和过人的创新能力,成就了作品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独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关于城市文明,作者义正地指出“城市文明首先体现在城市社会存在的公平正义之中”,“要让城市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步”。关于城市发展,作者睿智地洞察:城市快速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应追求绿色发展的“城市良心”。当今城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城市化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行政化向社会化、法制化转变。关于城市发展之源,作者形象地提出:人力资本让无生命的资源禀赋活起来。城市是创新的保育所。“结构性变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关于城市发展路径,作者系统地提出:坚持走“三集一体”即产业聚集、人口集中、资源集约和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关于城市建设,作者尖锐地提出:城市安全是城市建设的试金石。城市建设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关于城市空间结构,作者敏锐地指出:城市空间形态的“大集中,小分散”。密度是开启城市结构的“钥匙”,应追求有增长质量空间的聚集效应。关于城市更新,作者精准地提出“双修”,即修补、修复和有机更新的七项路径及标准等等。
新颖的思想让人心明眼亮。首先,关于理想的城市社会,作者提出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开放、社会包容、环境友好、政府有效,则可治矣”。进而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应迈向:目标综合化、政策精细化、主体多元化、利益公平化和过程民主化。关于理想的空间结构,作者提出三级空间结构论:第一级是网络化空间结构,即提出网络化结构是未来城市空间主旋律;第二级是圈层放射的城市群网络体系,即“四大圈层、四级体系+环状放射”的圈层城市体系;第三级是中心城市的网络结构,提出两圈层的环状都市圈。还有关于城市有机更新等等新论都发人深思。
这些创新的观点和思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全新的有关中国城市发展的“知论”轮廓。作品启发人们:无论城市“知与行”,还是“知行合一”,创新创意、发明创造是共同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在。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城市文明,推动城市进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此,在城市“知行”中,不仅要学会创新和投身创新,而且要营造创新的氛围,训练创新的思维,培养创新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