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研学实践教育领域,营地建设成为布局未来发展的一大抓手。涉足研学实践教育的部分出版单位,在营地建设中也有一些考量。那么,在营地发展方面,出版业的优势在哪里?在实际操盘中如何运作?
■韩丽
出版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挖掘、积累、加工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在人们追求存在感和体验感的当下,出版业精选优质内容与适当的场域相融合,将会创造新的营地文化消费业态。
出版业在营地建设上有三个优势:一是跨界整合资源优势。大型国企具备文化资本运营与人才优势,拥有内容资源置换和项目产品策划能力,能够跨界整合教育、地产、旅游业核心资源,打造文化地标性营地。二是内容IP品牌化优势。以内容产业资源优势构建IP壁垒,打造品牌周边生态链,给读者提供独特而美好的体验,提升营地核心竞争力。三是引领文化消费方式优势。出版单位以文化产品深度挖掘不同读者群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从阅读迁移到体验、探索、创新。
出版业要在营地建设上有所作为,需要重点考量三个方面:
服务人群真实、精准的需求。比如,以服务家庭为主的亲子营地,首先要给客户画像,思考以下问题:哪些人会来?为什么来?这些问题需要具体到“几岁的孩子和家长有来营地的需求”“在哪儿能找到大的客群”“客群的需求是什么”“学习、游乐、拍照、聚会、餐饮怎么实现”等等。另外,由于营地距离市区车程多在1小时左右甚至更远,所以还要考虑“目标客群能出来的时间”“哪些客群出行次数最多”“怎样可以提升出行频次”等问题。
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一般营地产品有活动、文创、住宿、餐饮等,挖掘有壁垒的内容产品,创新产品组合,构建梯次客单价。对此,需要重点考量两大问题。首先是打造壁垒产品,包括:精选内容,即精选优质版权图书IP;精选场地,独家合作独特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营地;优选渠道,独家合作,为大渠道量身定作产品。其次是客单价:服务产品组合搭配可以形成不同的客单价,需要细化考量30公里内同业服务产品和客单价以及哪个产品组合最受欢迎。
营地运营成本核算。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全面,直接影响项目计划和投资决策。一是基础设施投入回报期、维护、升级成本核算,需要考虑季节、天气、疫情对营地营业时间、营业项目对投入回报期的影响。二是基础运营团队薪资和产品研发等固定开支与营收利润的盈亏平衡点和预算到达时间。
在具体的主题项目开发中,可以考虑将出版业在阅读引领方面的特色属性渗透到研学实践中。
“知行合一,遇见美好。”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研学实践其实是阅读推广的创新形式,有助于自身在行动中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并通过发现、实践、探索、创新而内化成真知。在研学课程设计中,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营地实践场景相结合,提供图书内容、实践材料和工具,辅以科学探究方法指导,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当然,营地是一个跨教育、文旅、地产等行业多业态联合体,出版业如果期待在营地建设方面有所作为,还需要让自身强项更强,并努力改善自身弱项。首先,出版业独特的营地建设方向是“品牌输出与资源整合”,要着力打造“内容解构-商业重构-品牌创建-品牌输出”模式,探索出版与研学高度融合的新型营地发展业态。其次,应加强出版业内容精选加工长板核心竞争力,深度挖掘出版内容资源,不断打造爆款壁垒产品;再次,与区域内知名景区地产、文旅、教育品牌强强联合,各自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具有文化地标性的营地,乃至营地连锁运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研学营地以服务基础实践教育为主,未来应趋向于公办非赢利、标准化。出版业企业集团为大型国企,将有机会成为社会教育主力军,发挥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担当社会综合育人重任。